兒童爆發手足口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機構。如何防治這個古老又常見的疾?各路專家給出了建議。專家們一致認為:“勤洗手、常通風、曬衣服、吃熟食、飲開水”,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手足口病的最佳方法,而且99%以上的兒童感染上手足口病在一個星期之內是可以自己康復的,因此,家長不必過于恐慌。
兒科專家:持續高溫應引起高度重視
廣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龔四堂介紹: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大部分患兒是突然起病,開始表現為發燒,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兒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隨后出現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及皰疹。
小兒患手足口病之后,癥狀明顯,通常皮疹在一周內自行消退,同時體溫下降。多數情況下預后良好,不會留下后遺癥。
雖然手足口病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上,但病毒也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安徽阜陽和廣東省發生的手足口病患兒死亡的病例都是伴有嚴重的合并癥,比如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弛緩性麻痹、心肌炎等。據1998年統計資料顯示,此病發生重癥的概率很低,只有0.4%,在重癥患兒中只有19%死亡。龔四堂說,這類重癥患兒大多數是持續高溫,發病后3-5天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嚴重并發癥,引起死亡。
皮膚科專家:對癥處理,保持皮疹皮膚干燥
“手足口病已經流傳了半個世紀了,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廣州市皮膚性病防治所所長張錫寶說:“在皮膚科,手足口病是非常常見的疾病,患手足口病的兒童一般會在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現皮疹,然后就出水皰。”
從皮膚科來看,手足口病是一種手、足、口等部位出現皮疹樣的自限性疾病,其皮疹不像蚊蟲咬、藥物疹、口唇牙齦皰疹、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且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因為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即溢出,其他兒童接觸到這些皰疹液容易感染上此病,因此對水皰的處理很重要。
張錫寶說,沒有破損的水皰,最重要是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消退。如果皰疹長期不結痂,就需要用液態藥物清洗皮疹處,讓其盡快結痂。此時不可用軟膏類的藥物,粘住水皰不透氣,更加不容易結痂。
口腔科專家:口腔潰瘍別以為是“上火”
“兒子兩歲半了,前天確診為手足口病,口腔里長了幾個水皰,一吃飯就喊痛,這讓我很著急。”劉女士對兒子的口腔潰瘍尤其擔心。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教授胡雁說,口腔科也曾遇到過“手足口病”的患兒,其舌頭、牙齦、上腭等部位出現潰瘍,吃東西就會疼痛。開始出現潰瘍時,其癥狀與復發性口瘡有相似之處,家長很容易以為是“上火”。不過患兒基本上都有發燒的癥狀。
胡雁認為,對于手足口病發生口腔潰瘍的患兒,如果會漱口的話,就使用含漱劑,通過含有少量麻醉劑的藥水漱口,減輕疼痛的癥狀就可以進食了。如果年齡太小不會漱口,就沒有太好的辦法處理了,一般就只能喝流質或者半流質的食物了。
■鏈接
急重癥患兒的癥狀
手足口病患兒絕大多病情都很輕,很容易康復,但出現如下特征的應引起高度重視:
(1)持續高熱不退;
。2)出現四肢手腳發涼、發紫,皮膚有花紋;
。3)呼吸、心率增快,節律不齊;
。4)精神差、面色蒼白、反應淡漠、煩躁不安,嘔吐,軀體抖動、抽搐。 >>歡迎進入專題:什么是手足口。俊拘菏肿憧诓〉陌Y狀|治療|預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60425.html
相關閱讀: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
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