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生兒不宜用中藥針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健康育兒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家庭用藥時,往往會認為西藥的毒副作用大,使用時特別謹慎,而喜歡應用自認為無副作用的中藥進行治療。   其實應用中藥也須慎重,特別是內含苯甲醇的中藥針劑,新生兒就不宜應用。這是因為苯甲醇在體內氧化為苯甲酸,在肝中與甘氨酸結合生成馬尿酸排出體外。上述反應系;Y合,常需借助于酰基輔酶A合成酶和;D移酶的催化進行的,而新生兒未成熟的肝臟缺乏這些酶,故不能代謝苯甲醇而顯示毒性。

  國外曾報道:16名新生兒因用了含0.9%苯甲醇的生理鹽水沖洗過的血管插管或接受了含苯甲醇制劑,而引起死亡。但在大一些的嬰兒和兒童中,卻沒有發生中毒的報道。上述死亡原因提示,使用苯草醇附加劑的劑量是很低的,換言之,苯甲醇只須少量進入新生兒體內即可導致中毒。

  而目前我國生產的中藥針劑內含苯甲醇在1--2%之間,如此大量的苯甲醇,一旦用于新生兒或更大點嬰兒,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新生兒或早產兒甚至更大一點的嬰兒應禁用含苯甲醇的中藥針劑。現將臨床常用的含苯甲醇的中藥針劑介紹如下:熱痛寧針、苦參堿針、牛西西針、板藍根針、魚腥草針、復方大青葉針、復方木通針、金銀花針、地龍針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85187.html

相關閱讀: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
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