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控力,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教養貼士:對學齡兒童來說,良好的自控力有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自控力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自控力,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

   自我管理是社會化的基礎,它和所有的發展領域都有聯系——生理、認知、社會化和情緒等。對學齡兒童來說,良好的自控力有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社會交 往能力的培養。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自控力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發展起自律和自控能力,主動控制自身行為以符合主觀的價值觀、期望、標準和規則。2歲以下的嬰兒還不具備自控的能力, 但在2歲左右,這種自控能力開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一個2歲的孩子在被允許觸摸某件物品之前能夠單獨等待4分鐘左右。從這個時候起,孩子就能不斷提高 自身的責任感。在大多數孩子中,自我管理的全面發展至少要到3歲時才開始。

  隨著認知和理解能力的不斷發展,小學階段的孩子基本上能夠 清楚地分辨負罪感和害羞感,當他們認為自己違反了道德時,害羞感和負罪感就會隨之產生。8歲左右,他們的自尊感和控制語言、身體攻擊以及其他消極情感的能 力增強,當他們違反了規則時,會感到害羞;當他們能夠調控自己的行為并按要求去做時,會感到驕傲。

  對于小學生家長來說,最頭疼的事情 并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情商不夠,而是做事容易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上課總是坐不住。后者的關鍵影響因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當孩子發展起自控能力以后, 他們就能控制沖動,學會等待并能延期行為,忍受挫折,延遲滿足,開始嘗試制訂計劃并執行計劃。

  發展孩子的自控力,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充足睡眠是自控力的“能量場”

   長期睡眠不足,更容易讓人感到壓力、萌生欲望、受到誘惑,還會讓人難以控制情緒、集中注意力。為什么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自控力呢?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 會影響身體和大腦對葡萄糖的吸收,而葡萄糖是人體生理能量的主要存儲方式。自控,是所有大腦活動中耗能最高的一項活動。甚至還有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對大腦 的影響和輕度醉酒是一樣的,在醉酒的狀態下,人們是毫無自控力的。

  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壓力相對不是太大,我們要盡可能保證他們的睡眠時間在每天10小時以上,讓他們的生理能量始終保持充足。這就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使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規律。

  自我意識是自控力的“調節器”

  人類有別于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擁有自我意識。當1歲多到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行動、研究和探索,他們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能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們為什么這么做。

   有神經學家提出,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我們卻有兩個想法;蛘哒f,我們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沖動、深謀遠慮。自控 力的最大挑戰就來自于兩個自我的沖突:一方面想要這個,另一方面想要那個,當兩個自我發生分歧的時候,總有一方會占據上風。

  如果沒有完整的自我意識,自控系統將毫無用武之地;如果自控系統能占上風,原始的本能沖動就會被抑制。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我們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具有做這件事的沖動,以及抑制這種沖動的意志力。如果想要孩子具有更強的自控力,我們首先就要讓孩子具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識。

  專注力是自控力的“試金石”

   在能夠控制行為之前,孩子必須能夠管理或者控制注意力。專注力能發展孩子的意志力和面對挫折的能力。專注力雖然是孩子學習所必備的能力,卻往往很難在一 本正經的學習中完全培養出來。專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戲、運動、戶外活動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中培養起來的。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才能做到專注。對自己不 太喜歡的事情,孩子也可能做到專注,但需要具備一定的自控力。

  通過玩拼圖、找不同等很多游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完全投入游戲時,他們根本就不會受外界影響而分心。專注力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不能等到孩子進入小學以后家長才開始重視。除了拼圖、找不同這些游戲之外,我再推薦幾個有助于培養專注力的游戲:

  1.木頭人游戲:這個游戲可以經常在家玩,很多孩子都喜歡。大人和孩子齊聲說:“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不管大家最后是什么姿勢,都要保持不動,靜止一段時間。

  2.被窩游戲“看誰堅持時間長”:周末的早晨,不著急起床,和孩子躺在被窩里,跟孩子一起商量一個口令。說口令之前,在被窩里扭來扭去,鉆鉆爬爬,怎么動都可以,但是隨著口令喊出來,大家就不能動了,誰先笑、誰先動就輸了。

  3.紙箱游戲:準備一個稍大的紙箱,兩邊挖出可以把手伸進去的圓孔,里面放一些不同質地的東西,讓孩子伸手去摸,猜猜是什么東西。也可以多挖幾個圓孔,大人的手也伸進去,互相摸摸、猜猜是誰的手。

  4.角色扮演游戲:設計一個活動場景,大人和孩子各扮演一個不同的角色,比如醫生看病,可以讓孩子扮演醫生,大人扮演病人。在玩這類游戲的過程中,孩子一旦進入狀態,就會玩得不亦樂乎,也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情況自己設計一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孩子也很喜歡的游戲。

  延遲滿足是自控力的“代言人”

  延遲滿足指的是一種能力,是人在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能夠延遲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學上,延遲滿足經常和自我控制等同。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可以說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克制欲望,學會等待。

   關于延遲滿足,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的糖果實驗。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在斯坦福大學的幼兒園做了一個軟糖實驗:實驗者先給一群4 歲孩子每人一粒糖果,說:“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能堅持等我回來后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糖。”說完,實驗者就離開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孩子很快就把糖 吃了;也有些孩子堅持等到實驗者回來,當然,他們就得到了事先許諾的兩粒糖。

  此后,實驗者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跟蹤一直持續到 他們高中畢業。最后發現,在4歲時就能夠為兩塊糖果等待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較高的效率及較強的自信心。他們能夠更好地應付挫折和壓力,并且具有 責任心和自信心,普遍更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而那些沒有抵御住誘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較差,在壓力面前容易不知所措,做事效率較低,自信心和責任 心都不強。

  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很多物質方面的需求都能立即滿足。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幸事,玩具應有 盡有,食物隨手可得,但這同樣也會給孩子帶來控制自己欲望的挑戰。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們要盡可能滿足孩子;但物質方面的需求,我們需要讓孩子學會延遲滿 足。

  只要帶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者商場購物,很多父母就會被孩子折磨得筋疲力盡。孩子不是提出買這樣那樣的玩具,就是希望買各種各樣的零食,一旦不能如愿以償,很可能就會趁機倒地耍賴。這就是孩子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表現。

   伊伊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經常帶她去超市或商場。剛開始的時候,每一次出門之前,我們都會跟她說好一次只能買一樣東西,買了玩具就不能買零食,不論玩具還 是零食,一次只能買一件。這個規則一直保持至今,幾乎從未被破壞過。雖然她有時候會很想買兩件或幾件東西,但我們會告訴她當天只能買一件,其他東西需要等 到下一次或者重大節日等才能再買。這樣做的目的,主要考慮的不是省錢的問題,而是希望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讓她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成為一名小學生之后,伊伊在這方面已經表現得越來越好了。有一次,我們帶她去超市,先買了一樣她最喜歡吃的零食,后來又看到一個很漂亮的有米妮圖案的 卷筆刀,這是她夢寐以求的一樣文具。正當我準備放進購物車的時候,伊伊突然很嚴肅地對我說:“爸爸,這個卷筆刀今天不能買啦!我已經買了零食,還是等到下 次再買吧。”我馬上意識到她提醒得很對,一次只能買一樣的規矩不能隨便被打破。雖然她說得很懇切,但從她的眼神里我能夠明顯讀到她對卷筆刀的依依不舍。最 后,我跟她商量,既然她很喜歡這個卷筆刀,那就把剛才放進購物車的零食拿出來,等以后再買,這次就買這個卷筆刀。我的這個提議立馬得到她的認可,她趕緊把 零食放回原處了。

  其實,伊伊在其他方面的自控力也是很強的,這一點對于她的幼小銜接大有裨益,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她小學學習生活的自信。因此,她在課堂上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能很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很主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練習。

  父母的積極回應是自控力的“催化劑”

   成人回應孩子行為的方式影響著孩子自控能力的發展。那些使用積極的紀律約束策略,使用權威的行為管理方式對待孩子的成人,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因 為他們使孩子參與到了積極的認知過程中。如果父母受到孩子的尊重并對孩子具有一定約束力,他們給孩子制定的規則將更容易被遵守,即使父母不在場也一樣。

   心理學家克萊爾·考普(ClaireKopp)對自我調節的發展做過許多研究,她非常強調父母之愛的重要性。她這樣寫道:“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來自哪里? 它來自想要成為社會群體中的一部分的愿望,想要得到愛和積極情感的愿望。孩子不會因為規則好就遵守規則,孩子不喜歡那樣。他們想得到愛和積極的情感,如果 他們遵守規則之后能得到這些,他們就得到愛和積極的強化。”

  因此,我們在給孩子約束和規則的同時,也要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愛和支持。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愛相伴,規則之中需要有適度的自由并行。這樣的管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發尊重,這樣的規則才能得到孩子的自覺遵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91391.html

相關閱讀: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