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長在這個社會,就要學會與人交往,這是其社會化的一個過程。但是,有些孩子膽怯、退縮,做什么事都不能獨立地完成,讓人擔心。這一類孩子的氣質類型屬于典型的抑郁質,膽小、善感、比較孤僻、心很細。只有詳細地分析、了解孩子的膽怯原因,再針對性地進行教導,才可以真正幫助到他們。
導致孩子膽怯心理的原因
膽怯是一種消極心理,它使孩子不敢勇往直前,做事畏手畏腳,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
第一:孩子自主性沒有得到發展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從出生8個月~3歲之間,是實現自主性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會了走路、說話,生活范圍更加擴大,表現出心理的能動性,如愛提問,愛模仿,愛做游戲,并產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識。在行為特點上,喜歡爭著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表現得頑皮、不聽話,這是自主性發展的表現。如果家長不認識這一特點,總是不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事事代勞,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使他懷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膽怯心理。
第二:家長過度批評使孩子自尊心受挫
家長不恰當的批評和指責造成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而變得膽怯。還有一種情況是,對孩子一些生理上的毛病或不良行為習慣,家長不從愛護的角度去關心和幫助孩子,而采取責備和取笑的方法,也會挫傷其自尊心,使他們形成膽怯的心理。
第三: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的鍛煉
有些孩子成長的范圍較小,從小很少與人來往,除了父母、長輩,極少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極少有拜訪親朋好友的機會,長久下來,孩子變得不知如何與人來往,怕見陌生人,怕在大家面前講話。
第四:家長的不當教育方式所致
有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鬼啊等來嚇唬孩子,使其受到驚嚇,在孩子心理上留下了陰影,致使孩子變得膽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96441.html
相關閱讀: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