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從小強化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報道:一些青少年因父母的幾句呵斥而離家出走;一些職員因工作環境中的些許不如意而憤然辭職;一些讓人羨慕的“精英”與“天才”,卻在輕微的挫折中陷入消沉中無法自拔,甚至爆發出攻擊他人和自我毀滅的行為。

  據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其根源都與心理承受力有關。

  我們的孩子,將來會生活在一個更多變化更多風險的社會,他們的未來,將要面對競爭激烈的職場,復雜的人際關系,也免不了遇上情場失意,事業困境,生意敗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直接關系到他人生是否幸福,事業是否成功。

  從小強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父母給予孩子受益一生的珍貴禮物。

  勇敢來自安全感

  人的勇敢多取決于他的安全感,安全感越充分,人就越樂于嘗試冒險和挑戰自我。對孩子而言,可以信賴的、能保護他的媽媽,或爸爸,或其他的重要養育者,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基石。所以,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重要,最基本,最關鍵的是,在孩子人生之初,父母就要與孩子之間建立起健康親密的依戀關系。

  對父母不依戀的孩子,首先喪失的是對父母的信任,進而喪失的就是探索世界的勇氣。他們缺乏自信,面對挫折看不到自己的潛力,輕易放棄;他們總需要通過別人的關注和肯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來獲取“別人”,而不是“自己”對自己的關注。

  媽媽也應該停止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媽媽就是孩子的天。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能讓媽媽滿意,這是具有毀滅性的心理負擔。媽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孩子每一天的進步而驕傲,而不是期待孩子比隔壁小明鋼琴彈得好。永遠不要橫向比較自己的孩子。但縱向比較是好的。告訴孩子“今天比昨天好,這次比上次強。”這樣的推動才是孩子進步的階梯。

  管理好情緒才不怕挫折和困境

  認識自己的情緒并管理自己的情緒,也能保持穩定的心境,這無疑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基石。

  讓孩子有一個暢通的情緒宣泄渠道。在孩子悲傷沮喪的時候,也讓孩子盡情宣泄,就讓他去哭個涕淚滂沱,而不是勸孩子“別哭別哭”,“男孩子不能哭”這樣的話。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或者什么都別說也好,就抱著孩子。4、5歲以上已能夠獨處的孩子,給她空間和時間去消化自己的情緒,幫孩子輕輕帶上門就好。

  在孩子爆發憤怒等強烈的負面情緒時,有技巧地讓孩子發泄出來。比如阿寶被別人欺負得哭了,媽媽不許她還手打人,她很生氣,開始砸周圍的東西。媽媽先緊緊抱住她,這樣可以限制她繼續破壞,同時用盡量輕地聲音在她耳邊說“寶寶,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如果是別人那樣對媽媽,媽媽也會很生氣。”然后,“你把書扔壞了,那可是你最喜歡的書啊。”“我們去打枕頭吧。”或者“也許你想畫出自己生氣的心情。”或者,“如果你想跟媽媽說說,媽媽在聽。”

  而自我反省是另一種緩解壓力的重要方式。發生在事件已經發生,心情基本平定的時候,這時候再回放事件,就能較理性,客觀地看待分析;反省的另一層意義是,再一次經歷當時的情緒波動,但脫離了“現場”,那么情緒壓力再一次釋放的同時也得到緩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06695.html

相關閱讀: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