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每個孩子說話早晚都是不同的,大多數是一歲左右開始會說話,但有的孩子在七八月的時候就可以說單個的字、詞,到一周歲的時候就可以說簡單的句子,也有個別孩子雖然智力發育正常,但三四歲的時候才會說出完整的話。并且研究表明,大多數女孩子比男孩子要早說話。有人說,孩子說話的早晚代表孩子的聰明程度,這是真的嗎?
孩子如何說話
如果想要研究孩子說話早晚的原因,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如何說話的。從生理層面來說,孩子說話需要由肺部,聲帶還有舌頭等器官來發出聲音。但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孩子還需要通過視覺來觀察和感知物和人的存在,之后學習如何用唇舌來發出聲音。只有將感官經驗組織好,使得口部與腦部相連接,之后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句。
不過這也是隨著孩子長大而變化的,因為在出生幾年后,孩子的大腦會快速增長直至變成原來的兩倍,活動量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思考能力產生影響。
孩子說話的類型
孩子在一至兩歲時一般發展兩種說話的類型,一種是接收型,另一種是表達性。接收型是指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能夠對家長說的話做出反應,比如家長讓孩子喝水或者停止動作這一類的語言。
表達性的就是指孩子長到十八個月左右的時候能夠用簡單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說出“餓了,飯飯”“渴了,水水”這樣的話表達自己的需要。等孩子長到二十個月的時候就能夠說一些句子來準確表達自己的需要了。
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的因素有很多
如果爸爸媽媽只靠孩子說話早晚來判斷孩子的是聰明還是笨,這個做法就有些偏頗了。有很多聰明的孩子,等到四五歲才能夠說話,就好像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到四歲才能說話,因為說話晚還被別人當成傻瓜。孩子說話早晚和受到的來自外界的刺激有關系,有的孩子接收到的外界刺激比較多,自然開口比較早。但是也不乏一些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較小,說話也就比同齡人晚了不少。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其實能夠象征孩子智力問題的有很多方面,比如動作,思維,或者社交之類。所以家長需要考慮多方面,才能夠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做一個正確的判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20068.html
相關閱讀:孩子發燒夜間如何護理
家長如何培養出能說會道的寶寶呢-
孩子出現口吃時的教育對策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演說家
1歲7-8個月寶寶愛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