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指南》上講:如果想讓寶寶擁有超強的表達能力,家長就要把眼睛看到的用語言表述給他聽。桐媽一直夢想著把桐寶培養成一個演說家,所以便發動全家經常性地對桐寶同學實行語言“轟炸”。話說那天出游,一路上桐媽便不停地講:“寶貝,那連綿起伏的是群山,那山上碩果累累的是棗樹,那從棗樹上掉下來的是你老爸……”從棗樹上掉下來的桐爸也不甘示弱:“寶貝,那碧波蕩漾的是湖水,那水里萬頭攢動的是游魚,那湖邊一直釣不上魚來的是你姥爺……”
語言培訓要點
通過桐媽的不懈努力,桐寶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日俱增,4歲的他不僅能說歌謠講故事,有時詩興大發還能順口謅出兩句“打油詩”來,見過的人都說他將來是塊做“主持人”的料兒。下面桐媽就和各位聊聊培養“主持人”的心得??
要點一: 你說他聽
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從“聽說”開始的,所以要想寶寶說得“早”,媽媽就要講得“勤”。在桐寶還不會說話時,桐媽就開始和他“聊天”了,例如,桐寶哇哇大哭,桐媽會問:“桐寶是不是餓了?別著急,咱們吃奶了!”媽媽們要盡可能地將生活中的一切用語言信息傳達給寶寶,對于那些重點的詞語要講得慢些、清楚些,并且可以重復多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媽媽在和寶寶“交談”時,一定要使用規范語言,切忌“小兒口語”,例如不要把“吃飯”說成“吃飯飯”,“襪子”說成“襪襪”等等。
要點二: 他說你學
1歲以內的寶寶有一段咿呀學語期,當他們心情愉悅時會不斷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媽媽可以模仿并呼應他,使寶寶受到鼓舞,進而愿意發出更多的聲音。當然,媽媽和寶寶之間的這種“游戲”也可以延續下去,但不再是單純的“模仿”。當寶寶學會說話以后,媽媽們可以用“把寶寶的話整理好再重復一遍”的方式糾正他們的邏輯錯誤或口齒不清的毛病。
要點三: 你說他學
模仿是學習語言不可或缺的步驟。桐媽在教桐寶說話時,會采用和他面對面的姿勢,用較為夸張的嘴形吸引他的注意力,語速放慢,重復多遍。
要點四: 讀讀說說
唱兒歌、念童謠、講故事,這些都是增加寶寶詞匯量的好辦法。另外,媽媽們在與寶寶說話時,可以特意地加入一些形容詞語。媽媽們也可以教寶寶背誦一些古文詩詞,這樣有助于他們了解語言的節奏與韻律。
要點五: 耐心傾聽
媽媽要多鼓勵寶寶說話,在他們說話時,要表現出聽的興趣,而且要有耐心,不要打斷他、催促他,更不能笑他話語中的錯誤。
專家支招
法寶一: 掌握寶寶的語言發育規律
一般來說,70%的寶寶到2歲的時候能夠掌握50~250個字,并能將它們組成簡單的兩三字短句。只有10%~15%的寶寶會出現“語遲”現象,即在18~20個月時說不到10個單字,在21~30個月時說不到50個字,并且不會使用兩字短語。不過即使如此,媽媽們也不必過于焦急,寶寶總能在5歲前趕上其他孩子,但要注意與兒科醫生溝通。
法寶二: 糾正寶寶生理性口吃
許多寶寶到了兩三歲會出現“生理性口吃”現象,你會發現明明已經能夠進行日常交流和對話的寶寶突然變得口吃起來,這時媽媽們不用著急,要知道這是寶寶們發育過程中的正,F象。下次當你的寶寶再要急于表達時,你可以蹲下來,拉住他的手,告訴他:“別著急,慢慢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91329.html
相關閱讀: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演說家
孩子發燒夜間如何護理
孩子出現口吃時的教育對策
家長如何培養出能說會道的寶寶呢-
1歲7-8個月寶寶愛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