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開心果,有孩子的家庭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如果家里有個能說會道的寶寶,更是讓整個家庭充滿著笑聲,讓家里人都樂的合不攏嘴。但是,培養一個能說會道的寶寶要懂得一些技巧。
盡早“對話”找到感覺
有些父母在孩子還沒有開口說話時,覺得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溝通,因而也就很少和孩子對話。有關專家提醒父母,在孩子還沒到語言發育期內多和孩子聊聊天,說說話,有助于日后孩子的語言發育。孩子的聽力已經在胎兒期就形成,孩子不會說,但他們會聽,聽力的發育有助于語言的發育,多聽也能有效果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語言。父母在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和孩子對話,更多的是讓孩子找到說的感覺,有這樣子的氣氛,有助于孩子積累詞匯和經驗,為開口說話打下好的基礎。
交流時盡量母語化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時盡量母語化,也就是說簡單通俗易懂的家常話,而不是用普通話或是書面語,這樣更有助于孩子的學習和理解。最開始孩子學著說的必定是叫爸爸、媽媽、飯、水等單個的字或是詞組。所以,父母在教孩子語言時,越是使用簡單易懂的口語,孩子越容易掌握。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當孩子進行語言爆發期,也就是三至四歲左右,孩子的話會特別多,他們不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就是十萬個為什么?父母不厭期煩,不知道孩子為什么這么喜歡說。有時甚至在沒有人陪伴他們的情況之下,他們會自言自語地說上半天。當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時,父母要盡可能地理解孩子,多陪伴他們,引導他們怎么說,說些什么內容,做一個好的傾聽時,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相關問題,如果不能回答的就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問題等你長大以后就能找到答案。
多鼓勵孩子開口
如果孩子不怎么開口,或是到了相應的年齡孩子所學會的詞匯和詞組才幾個,比同齡的孩子慢了一大截。父母就一定要找一找原因,多鼓勵孩子開口,有些孩子說話是慢一點,只要父母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愛,好好引導孩子開口,肯定孩子鼓勵孩子,孩子也就能慢慢追上同齡的孩子。給孩子準備一些他們喜歡聽的繪本,要孩子一邊看圖,一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文字,早晚給孩子聽聽童謠,然后要孩子學著念童謠,多和孩子一起聊天,無論聊什么內容都行,只要孩子開口就給與他們肯定和鼓勵。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父母已經在開始對孩子進行一些語言方面的培訓了,比如睡前故事。對于孩子來說,睡前故事很重要,他們是孩子最先學習語言的途徑,父母在孩子給孩子講故事時,要營造一個安靜溫馨的環境,以便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很認真很努力地聽,這對孩子日后講話大有幫助。有些家長,家里人打麻將,又開著很大電視機聲音,直接在客廳給孩子講故事,叫孩子如何能集中注意力呢?孩子的心思都不知道飛到哪兒去了!
不刻意糾正發音
孩子剛開始學習說話時都是帶有奶音的,也就是說孩子的語音發音是不標準的,這種情況之下如果父母總是去糾正孩子的發音的話,就會影響到孩子學習說話的速度。另外孩子害怕說錯,他們也就變得不敢說,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和進程。其實,孩子語言發音不標準是正常的,尤其是南方人,帶本地口音更是嚴重,這個完全沒有關系,孩子日后進學校學習的是標準的普通話,老師會幫孩子糾正發音。父母不要打消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讓他們隨性地說更好。
多鼓勵和肯定孩子
常識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以肯定孩子為基礎,即便孩子只是一個細微的小進步,父母也要給與孩子鼓勵了肯定。也許孩子今天只會說喝水,只要你對孩子點點頭說一句兩句肯定孩子的話,孩子明天可能就學會了吃飯。作為父母,應該是世界上都愛孩子的人,也就要好好讀懂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多鼓勵孩子開口,多說就是最好的學習語言的方式。
不過多地關注細節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追求完美的父母,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其實一千朵玫瑰有一千種色彩,只是無法用肉眼區別而已。同樣的道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就不一樣,他們的進度也就不一樣,父母不要過多地關注誰家的孩子學得怎么樣,誰家的孩子講得好等等。如果你把關注這些細節的時間放在對孩子的陪伴和培養之上,你的孩子必定會是最棒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85936.html
相關閱讀:孩子出現口吃時的教育對策
孩子發燒夜間如何護理
1歲7-8個月寶寶愛看的書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演說家
家長如何培養出能說會道的寶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