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會有一種“輸不起”的表現。不管是和小朋友玩耍還是在游戲過程中,孩子贏了就非常開心,輸了就會哭鬧。這讓家長們很苦惱,為什么孩子不能接受失敗呢?
孩子輸不起怎么辦?
1、強化過程,弱化結果
肯定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的態度和狀態,如,媽媽看到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好開心/好認真/好專注/會思考/會想辦法解決問題等等 ,媽媽也好開心。最后輸贏并不重要,因為我們可以下一次再嘗試,再努力。
2、對寶寶的情緒表達共情
如,媽媽看到寶寶輸了有點生氣,是不是很努力了也沒贏,所以感覺有些失望,有些遺憾。我也有過這種感覺,我小時候玩游戲也一樣,有時候會贏,有時候會輸,有這種情緒是很正常的,過一會兒,好心情就會又來了。在這個游戲過程中,我們已經體會到了努力,體會到了開心,還是很值得的對不對,我們以后再繼續努力好嗎。
3、增加寶寶的適應性行為
家長和寶寶玩也要遵守游戲規則,贏了就贏了,開心,輸了就輸了,接受,沒什么 了不起。如果寶寶耍賴哭鬧就讓他獨自靜一靜,等他想玩時再玩。慢慢地寶寶就知道了,如果玩就要遵守游戲規則,否則就別玩。
4、和寶寶分析,講道理
“輸不起”也是缺少責任心的表現。當孩子失敗時,他沒有承擔責任的意識,而是找別的方式去逃避。要讓孩子知道什么叫責任,做錯事或者失敗了都要勇于面對現實,不能逃避,只有積極想辦法去挽救、去解決才是正道。
5、適當的給寶寶打擊
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給孩子們一些打擊,給他們一個漸進的成長平臺,能幫助他們慢慢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毅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切記不可操之過急。
6、訓練孩子的自我調適力
學習是自我調適的過程,而不僅僅靠外來誘因(如獎品、獎勵)促進。應引導孩子走向能自我檢討、自我反省、自我競爭的方向——即和過去的自我比較,能盡力而為,有適應的能力,才是正途;而非投機取巧,不顧一切去取勝。
7、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信心是推動學習的源泉,“贏”這種正向的經驗,無疑地是建立孩子自尊和信心的一種力量,因此家長在和孩子的游戲中,既不能老輸,也不能老贏,要使他感到他每次都在進步,從而有興趣再學習、再實踐,這就是孩子最大的“贏”。
8、幫助孩子排除心理障礙
孩子輸不起,往往是得失心較重的緣故。在淡化輸贏態度的同時,家長還要注意為孩子慎選玩伴、有意安排能力相當對手、游戲前說清規則和拓展孩子活動領域等問題,幫助孩子漸漸能夠坦然面對輸贏,學會享受游戲本身應有的樂趣,體會游戲所提供的各種經驗。
9、正確地看待輸贏和成敗
很多時候,尤其在同伴之間,很多游戲都有“輸贏”的結果。讓孩子知道競技比輸贏是一個游戲規則。即便很厲害的人,也很難永遠保持贏和勝利。所以我們失敗或者輸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就像我們每個人吃飽了還會餓是一樣的。而且“輸”和“失敗”并非一文不值,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總結經驗,以便下次做得更好。當孩子把經歷“輸”和“失敗”看成是游戲或比賽中很常見的事,就更加容易接受了。
10、給孩子適當的獨立面對困難的機會
在挫折來臨的時候,是孩子成長的機會,尤其是抗挫力提升的好機會。家長給孩子一些自己面對和調整的機會,不要急于傳授方法,不要加以指責,更不要包辦代替。而是應該在孩子嘗試一段時間后(5~15分鐘),若還沒有成功,再給孩子一些提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39130.html
相關閱讀: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該吃手時就吃手
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
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
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