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作業拖拉的問題,簡單說可歸結為三類:能力問題;情緒問題;環境問題。上周關于能力問題我們已經做了較為詳盡的解釋,這次我們就來聊一聊情緒和環境問題。
情緒問題
1. 橡皮綜合癥
有的小朋友寫作業特別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干凈的地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所以寫作業花的時間就長了。這種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癥”。孩子就像有天生的 “追求完美主義傾向”,非整齊不可。其實很多是父母無形中訓練出來的,父母希望孩子樣樣都完美,哪怕一點小問題也會極力放大。比如作業:哪怕有一點兒不好的地方,都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最終結果不是孩子寫作業慢就是對學習害怕。
這樣的小朋友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對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高造成的。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勺鲆恍┖唵蔚“脫敏訓練”,孩子在家做作業時盡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2. 消極對抗
這是一種主觀的磨蹭,很多孩子屬于這種類型,F在有些父母對孩子成才心切,很少給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學校作業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布置出來了,家庭作業做完了還有額外作業,額外作業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越快就做的越多。
“只要你按時按質完成作業,不會多加一丁點兒作業的,做完作業剩下的時間全歸你自己”這是父母首先要做的。孩子作業按時按質寫完了,剩下的時間就讓孩子自己安排吧,如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游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另外,可以拿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激勵他,“寫完我們好到公園去滑冰”、“寫完作業我們跟你去看電影”……孩子對于這些總是很高興地,家長也必須兌現諾言,完成許諾,這樣一次、二次、三次……他快速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行為得到不斷地重復,最終形成了快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環境問題
家庭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環境,對孩子的行為塑造和品格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響。環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個是硬件環境,即要為孩子準備好一個完成作業的空間。另一個是軟件環境,即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的周圍環境。現在很多家庭在空間上基本可以滿足孩子,但有的孩子把玩具搬到書桌上,一邊寫作業一邊玩玩具;有些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時,便邀請同學或者伙伴來家里玩。孩子身邊多了干擾學習的因素,就會影響他們學習時的良好氣氛,寫作業時難以靜下心來。父母應該規定不能把玩具帶進書房,書桌上只能擺放與作業有關的書籍和文具,寫作業時不允許接待朋友或者同學,為他們營造好的作業環境。另外,在孩子寫作業時家長能否做到“少說話、少干預、少打擾”。 “肚子餓嗎,給你拿點水果?”“做多少啦,還有幾題沒完成?”“幾點啦,怎么還沒做好?”這種話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吧,通常這種問詢是多余的,不僅使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更會打斷他們思考問題的思路。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怎么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因此,父母長輩要注意給孩子自己學習的空間,不要打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99911.html
相關閱讀: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