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家已經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在眾多積極響應生育二胎的家庭當中會出現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家里的大寶貝很不樂意媽媽再為自己生一個小伙伴出來,他們會擔心自己失去的家里的地位,會被父母冷落,于是會采取諸多方法阻撓媽媽生二胎,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處理比較好呢?
[相關推薦] 孕婦為什么不能參加婚禮呢?
出現不明原因疼痛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鐘鑫琪介紹,這些二孩家庭的哥哥姐姐有兩個共同的特征:一是他們的病例很厚,隔三差五就往醫院跑,就診的原因多數是反復“肚子痛”或“頭暈”、“腳痛”,但是,每次就診時做的體查、檢驗都沒發現病癥;二是他們都是二孩家庭,自從小弟弟或小妹妹出生后,哥哥或姐姐開始出現“愛鬧脾氣”、“容易發怒”、“不愛吃飯”等,隨后便“奇怪”地出現各種病痛。根據這些小朋友的各種表現和反復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病痛”,應屬于“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
鐘鑫琪說,“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主要有以下表現:情緒脆弱、容易哭鬧、任性倔強、行為退化、偷偷地“虐待”二寶、越來越黏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現軀體癥狀,如容易生病、受傷、咬指甲、抽動等自我刺激的情況。
三步讓大寶更好地接受弟弟/妹妹
全面二孩時代的來臨,對原本“集萬般寵愛于一身”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一個考驗。那么,如何讓大寶更好地接受弟弟或妹妹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認為,父母在大寶度過早期應激階段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大寶進行心理上的引導,讓孩子從媽媽孕前就能逐步接受二孩的到來。
第一步:孕前——暗示或帶大寶接觸二孩家庭
譚小華介紹,很多父母在懷二孩前往往更加重視身體調理,但對大寶心理上的調理并沒有同樣重視,這就造成當二寶來臨時,大寶感到措手不及。譚小華建議,父母在計劃生二孩時,就可以嘗試通過圖書、故事、與小朋友游戲等方式來逐漸告知大寶,有這樣一個暗示: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會有一個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
在生活的細節中,可以見縫插針地暗示,如玩過家家游戲,扮演如果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大寶的生活或者行為方式會是怎么樣的。另外,可以帶著大寶去已經有兩寶的家庭串門,近距離的接觸小寶寶,了解別的小朋友是怎么同弟弟/妹妹相處的。
第二步:孕期——讓大寶感受“二寶”的成長
譚小華介紹,很多媽媽在得知懷上二寶后怕大寶有情緒不敢告訴大寶,但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她認為完全可以開誠布公地同大寶講,讓大寶從心理上獲得對二寶的共鳴。
在孕育二寶的不同的時期都和大寶分享二寶的成長,如二寶現在在肚子里有多大了、發育什么器官了、會有哪些反應了,可以讓大寶感受一下胎動,帶著大寶一起跟二寶講話,讓大寶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長。此外,懷孕期間在為二寶的出生準備東西時,也不要忘了給大寶買一點他喜歡的玩具,并告訴他:“這是代二寶送給你的。”這個過程能夠讓大寶逐漸真實地感受到二寶的到來。
第三步:出生后——有技巧地應對大寶情緒
二寶的出生往往占用了父母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這時大寶難免失落、焦慮,譚小華建議,對大寶的各種情緒,父母更要有技巧地處理。
第一,理解大寶出現的焦躁、違拗情緒。父母在大寶因吃醋鬧情緒的時候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但是你這樣做不對,如果能……就更好了。”當大人喂著、抱著、逗著二寶時,告訴大寶:“你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大家都很喜歡你。”同時也可以讓大寶像二寶一樣,體驗一下被擁抱、逗樂的感受。
第二,創造機會多陪伴大寶。盡可能多地讓兩個孩子都在父母身邊,避免將大寶送到別處的情況。創造機會讓二寶加入大寶的生活中,比如:可以帶著二寶一起送大寶出門上學、一起在門口迎接大寶放學,帶著二寶看大寶的游戲、表演,并適當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在二寶睡覺或者條件允許的時候,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同大寶單獨在一起,聊天、玩玩具、講故事、外出游玩等。
第三,不要在兩孩子之間進行比較。孩子的氣質特點及發育階段不同,他們的行為模式就不一樣,在兩孩子間進行比較容易破壞同伴間的感情,特別要避免當面指責、訓斥的情況。對于有些看似“逗孩子的”,比如“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玩笑”,媽媽們一定要當面給予嚴肅制止,并且認真堅定地告訴大寶:“他們說的是完全不對的,爸爸媽媽永遠都很愛你!”
第四,讓大寶參與到照顧二寶的過程中來。比如和大寶一起給二寶做撫觸、主被動操,讓大寶抱抱二寶、給二寶唱唱兒歌、幫忙拿點小東西之類的等,當然這些行為要保證在安全的條件下。同時這個過程中,要給大寶滿滿的贊揚。這樣不僅能增進兩個孩子的感情,而且還能讓大寶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07345.html
相關閱讀: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