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患了蛔蟲病如何用藥治療?
◆蛔蟲是一種線蟲,人誤食蛔蟲卵后,蟲卵中的胚蚴破殼而出,通過小腸粘膜進入血管,經過肝、右心到肺,然后穿破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支氣管、氣管,到咽喉,再被吞下,在小腸內發育為成蟲。感染蛔蟲后患上了這種腸道寄生蟲病可影響小兒食欲、腸道功能和生長發育,有時還會出現并發癥。
◆本病主要通過被蟲卵污染的水、手,或各種食物經口吞入而感染。據統計,我國約有5億人感染,由于在全國學校貫徹腸道感染綜合防治方案,近年來感染率逐漸下降。同樣,在菜農廣泛使用各種農藥后蔬菜中蟲卵殺滅,蛔蟲病感染也會明顯減少。
◆臨床表現:
一、幼蟲移行引起的癥狀
①蛔蟲卵移行至肺使細支氣管上皮細胞脫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蟲病,表現為咳嗽、胸悶、血絲痰、血嗜酸性細胞增多,肺部體征不明顯,X線胸片可見肺部點狀、片狀或絮狀陰影,病灶易變或很快消失,稱為蛔幼性肺炎或蛔蟲性嗜酸性細胞性肺炎,即Loeffler綜合征。癥狀1~2周消失。
②嚴重感染時,幼蟲可侵入腦、肝、脾、腎、甲狀腺和眼,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如癲癇、肝大、腹痛等。
③由蚴蟲移行引起的異性蛋白過敏癥狀:如蕁麻疹、鼻咽刺激等
二、成蟲引起的癥狀
成蟲寄生于腸道,大多無癥狀;
或有食欲不振、多食易饑、異食癖(喜吃爐渣、土塊等);
常見腹痛,位于臍周,不劇烈,不定時,喜按揉;
有時還可出現精神煩躁或萎靡、磨牙、易驚等。
蛔蟲大量寄生時,常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三、大便鏡檢可找到蛔蟲卵,大便集卵法檢查陽性率更高。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有助于診斷。
四、并發癥:
蛔蟲有鉆孔的習性,在人體不適(發熱、胃腸病變等)或大量食人辛辣食物和服用驅蟲藥物劑量不當等因素刺激下,蛔蟲鉆人開口于腸壁的各種管道,不僅可引起膽道蛔蟲癥、蛔蟲性腸梗阻,而且上竄阻塞氣管、支氣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鉆人闌尾或胰管引起炎癥。
①膽道蛔蟲癥: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占嚴重合并癥的64%,包括膽道大出血、肝膿腫、膽結石、膽囊破裂、膽汁性腹膜炎、腸穿孔等。成蟲堵塞膽道的病例多發生在感染嚴重的兒童。臨床表現突起劇烈腹部絞痛、屈體彎腰、哭叫打滾、惡心嘔吐,腹部檢查無明顯陽性體征或僅有右上腹壓痛。部分患兒可發生膽道感染,出現發熱、黃疸、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
②蛔蟲性腸梗阻:大量感染成蟲可因蛔蟲團形成腸梗阻,或蛔蟲毒素刺激腸壁引起痙攣所致。多見于10歲以下的兒童,又以2歲以下發病率最高。常為不完全性腸梗阻,起病急驟、臍周或右下腹陣發性劇痛、嘔吐、腹脹、腸鳴亢進、可見腸型和蠕動波、可捫及條索狀包塊。腹部X線檢查可見腸充氣和液平面。
③腸穿孔及腹膜炎:由于腸壁血循環障礙缺血、壞死而穿孔,發生腹膜炎,多繼發于持續較久的蛔蟲性腸梗阻或闌尾炎。表現為劇烈腹痛、明顯的腹膜刺激癥狀,全身衰竭時可出現進行性腹脹。腹部X線檢查見膈下游離氣體。
◆治療主要是驅蟲,主要藥物有:
①甲苯咪唑(安樂士),每片100mg,混懸液20mg/ml。>2歲驅蛔,頓服200mg,一次即可。副作用小,偶見胃腸不適、腹瀉、嘔吐、頭痛、頭昏、皮疹、發熱等。
②復方甲苯咪唑(速效腸蟲凈片),每片含甲苯米唑100mg和左旋咪唑25mg,驅蛔蟲2片頓服;驅鉤蟲或蛔、鉤、鞭蟲混合感染時每日2次,1次1片,連服3日;
③阿苯達唑(腸蟲清)>2歲治療蟯蟲、蛔蟲、鞭蟲、鉤蟲的常用量為一次頓服400mg,副作用輕,一般耐受良好,僅少數病例伴有胃腸道不適、頭痛、思睡、乏力等,大劑量服用時初期偶可見白血球減少,一般在2天內可自行緩解;
④驅蛔靈。如16%哌?嗪糖漿1ml/kg,最大一次量為24ml,睡前頓服,連續2天等,大劑量時偶有惡心、嘔吐、腹痛、蕁麻疹、震顫、共濟失調等;
⑤左旋咪唑,驅蛔效果達90%-100%,對鉤蟲、蟯蟲也有效,同時也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恢復細胞免疫功能。驅蛔蟲每日劑量2-3mg/kg,頓服。副作用有頭痛、嘔吐、惡心、腹痛,偶有白細胞減少、肝功損害、皮疹等。
◆蛔蟲病的預防非常重要,要教育孩子保持手的清潔,不吸吮手指,做好糞便無害化和污水處理工作,不隨地大小便。托幼機構和學校應按期(3-6月)進行驅蟲治療,減少傳染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26292.html
相關閱讀: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