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性格孤僻的寶寶來說,如果家長不幫助寶寶打開心靈,寶寶會自建圍墻,越來越把自己封閉在里面。所以,家長要找對方式,幫助寶寶走出圍墻。
一、首先,要有一個良好家庭氛圍
父母不和,給不了孩子安全感的話,孩子就會試圖通過沉默寡言的方式保護自己。因此,家長應給孩子創造出一個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讓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驗到家庭的歡樂。
有很多沉默寡言的父母,也會在潛而默化當中影響孩子,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當孩子放學回家時,應主動地與孩子接觸,讓孩子講講幼兒園里的生活,并讓孩子談談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多和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對癥下藥,真正幫助到孩子。
唯有真愛家庭,方有開朗孩童。
二、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
從社交當中獲得快樂,才能開放自我,釋放自我。家長應讓孩子從家的小圈子走出來,帶孩子多認識不同的小朋友,也可以讓其他小朋友到家里來做客。家長有必要利用節假日、業余時間帶孩子到游樂園、動物園、公園等場所玩,帶孩子去串門、走親戚,減少孩子對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強其交往需要與興趣,形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
三、批評要注意態度
讓孩子感到家庭溫暖,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意批評的方式和態度。爸爸媽媽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關心他們的行為,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切勿采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輕易剝奪孩子的“發言權”。父母還要有意培養孩子應對困境的能力,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后。
面對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家長不妨采用正面和肯定的字句,讓孩子改正錯誤。例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揚你,因為你已經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勁,一定做得更好!”這樣注意評價和態度,多肯定和鼓勵孩子,如愛撫、點頭、微笑、夸獎等,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開朗起來。
四、切勿著急,慢慢來
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勇于表達自己的習慣是一件水滴石穿的事情,家長要做好“八年抗戰”的準備。畢竟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讓一個人重拾安全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對孩子說話能力的培養要堅持不懈,媽媽不要期望在短時期內讓孩子改變,而應該不斷地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培養孩子。例如周末的時候,媽媽可以帶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不斷地創造機會讓孩子表現自己,還可以每晚讓孩子在家里進行一次詩歌朗誦,讓孩子在廣泛的活動中得到持久的鍛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35376.html
相關閱讀:你剝奪了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了嗎
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家長18種做法毀掉孩子自尊
怎樣對待早熟的孩子
你會吸引孩子和你說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