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寧鄉女孩楊敏覺得父母對弟弟太好了,心中不平衡,深夜將液化氣罐放床下欲害父母。嫉妒心是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它對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不及時加以制止,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危害。
女孩嫉妒同父異母弟弟受寵 深夜父母床下放煤氣
寧鄉女孩楊敏在4歲時父母離異,被判給生母,之后又回到父親身邊。多年后,父親再婚,她有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因為覺得父親和繼母對弟弟疼愛有加,自己覺得受冷落,心生嫉妒,竟將液化氣罐放床下欲害父母。
嫉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過分的嫉妒會使孩子的性格逐漸變得古怪起來。那么,父母就應該設法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面轉化。一般來說,對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導,便可以變壓力為動力,激發孩子發奮上進,養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就會影響健康成長。
如何對待孩子的嫉妒心
嫉妒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它對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兒童長期處于嫉妒這種消極不良的心理體驗之中,情緒上便會產生壓抑感,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器官功能減弱,機體協調出現障礙。而這種障礙又會加劇不良的心理體驗,使兒童產生諸如憂愁、懷疑、自卑等不良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損傷。此外,嫉妒還會影響孩子對事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認識,容易使孩子產生偏見,產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終抑制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認識水平的局限,孩子對他人擁有而自己不具備或無法擁有的東西,往往會產生一種由羨慕轉化為嫉妒的心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情況。父母平時應多和孩子接觸,及時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只有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從具體事情著手解決孩子的嫉妒心理,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做情緒疏導
孩子的嫉妒是直觀的、真實的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樣摻雜著諸多的社會因素,它只是孩子對自己愿望不能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應。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對孩子的嫉妒行為進行批評,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苦惱,理解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所產生的痛苦情緒,以便使孩子因嫉妒產生的不良情感能夠得到宣泄。
3、應該承認孩子的感受
嫉妒是人之常情,只是孩子不懂得掩飾而已。孩子表現出嫉妒的感受時,大人不應該立刻站出來否定,而是應該給予承認和接受。當孩子的情緒得到承認的時候,他的憤怒往往會減弱甚至消失,然后,再進行引導,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
4、應該讓孩子自主解決糾紛
預先給孩子設立底線,比如不能打架等,然后,當兩個年齡和能力都懸殊不大的孩子發生爭執時,如果沒有發展到武斗的程度,大人最好在一旁觀察,而讓孩子自己解決糾紛。
5、必要的經驗
老實說,預防孩子的嫉妒并沒有絕對有效的秘訣。從另一個角度看來,被嫉妒折磨的孩子固然可憐,但這種情緒對他而言卻是必要的。即使現在能夠避免,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還是會面臨對親戚、朋友、同學,甚至對父母所產生的嫉妒情緒。因此,最理想的方法是讓孩子具備忍受這種苦惱而加以克服的能力,并訓練他可以隨時迎接對手和現實挑戰的勇氣?傊,專家認為由對同輩孩子的嫉妒來體驗痛苦,也是幼兒必要的經驗。
6、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總喜歡強調自己的弱點,而且那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更容易刺激他們的妒嫉心理。因此,父母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知道自己也有優點,也有為自己而驕傲的資本。假如孩子在畫畫方面有天賦,家長就應該多多鼓勵。每當孩子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或者取得了一點進步,哪怕只是一道算術題,也應該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注意到了,并且為他而驕傲。專家指出,當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關注。這種自信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于他們塑造自我,這才是真正值得別人艷羨的本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87264.html
相關閱讀: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怎樣對待早熟的孩子
家長18種做法毀掉孩子自尊
你剝奪了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了嗎
你會吸引孩子和你說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