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家長大學,專注K12階段所有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關注我,您的孩子會因為你變的不一樣。
孩子粗心只是一種表象。
期末考試結束后,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后,都會吐槽:“這孩子太粗心。”
有家長還不解,我孩子平時學習很不錯啊,但考試時偏偏粗心,這到底是什么毛?
我以前就說過,孩子粗心只是一種表象,這個表象的背后絕對透露著他學習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問題。
如果平時孩子做作業時就認真審題、一絲不茍地做,做完作業又好好檢查,就不會出現粗心這樣的問題。
這當中有個訓練問題。
好習慣、強能力都是訓練出來的。
有一名優秀的高中生的父母是這么對待孩子的粗心的:從初中起,媽媽就告訴他: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扎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借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
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扎實。
“粗心”現象具體表現:
1、不細看條件,看錯條件
2、數字結果錯誤。
3、推導錯誤。
4、缺少信心。
我認為學生粗心,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兩個:
1、考試粗心,壞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是學習能力還欠缺,學得不扎實。
2、學習的責任感不強。
習慣上的粗心比知識上欠缺危害更嚴重。
聽到有家長這樣批評孩子:“你不是不會做,你就是粗心大意。”
這種批評的結果,往往會讓孩子心里產生潛意識:粗心只是一個小問題,至少是一個比不會更輕微的錯誤。
孩子有粗心的毛病,這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習慣,而是自小就養成的壞習慣。
從小學開始,學生的作業就由老師或家長檢查,學生只負責完成即可。
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至于效果怎么樣,那就不重要了。
02
解決粗心的方法和對策
1. 落實信息
題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讀取題目信息過程中聯想的東西。
不能邊看題邊想,而應該看完題再想。
2. 心理重視
無論學生還是成年人,都知道粗心大意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和生活態度,甚至有時候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但是,有很多人就是不愿意去改。
只有真正地從內心意識到了粗心對你的危害,才會從行動上真正的體現出來。
3. 規范訓練
真正形成 “不完成每一步驟就不是真正的完成”的觀念。
做題時要邊做邊總結哪些步驟的表達是得分必須的,然而又是我在思維中一躍而過的。
比如物理題上必要的公式。
要養成精確表達的習慣,只要沒完成百分之百就不算完成。
規范答題格式與步驟,答題中的粗心往往是由“眼高手低”造成的,因為想、說、寫是不一樣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36656.html
相關閱讀: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