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家智囊機構去年12月份發布研究報告稱,社交技能應從娃娃抓起,應當針對5歲~8歲的孩子設立社交技能課程,讓他們學會憤怒管理、壓力處理,教他們解決交朋友中遇到的問題,否則錯過這個關鍵期,從小就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長大后會出現行為不良、學習困難、社交恐懼等問題……
案例
小強今年4歲,經?藿兄辉溉幼兒園,小強不跟幼兒園或小區的孩子玩,話很少,害怕見到陌生人,眼睛不敢對著其他孩子,一旦出去,老是緊張,嚷著要回家……
其實,小強的表現是典型的社交恐懼。一般而言,社交恐懼不僅僅出現在成年人身上,一些內向和膽小的孩子也經常發生,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孩子老實、聽話,如果家長沒留意,很容易導致成為“社交恐懼癥”,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發展。
●哪些兒童與社交恐懼有緣?
1.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的孩子。內向者安靜、內省、不喜歡接觸人;情緒不穩定者易焦慮,對各種刺激的反應過于強烈,情緒激發后,又很難平復。與人交往時,強烈的情緒反應影響他們的正常適應。
2.自卑感強的孩子。自卑,自我貶低,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無法與人溝通,怕引起別人不好的反應。
3.過于敏感的孩子。總能從別人的眼光中看出別人對他的厭惡、憎恨。如果需要和陌生人交談,他會因此而更加緊張害怕。
此外,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傾向的孩子也易出現社交恐懼,因而家長和老師不宜對孩子在說話時反復提醒、批評、甚至打罵,應該認真和耐心地傾聽孩子說話,鼓勵孩子放下心理負擔,放慢說話的速度,從而消除社交恐懼的禍根。
小鏈接——
什么是兒童社交恐懼癥
兒童社交恐懼癥是指兒童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臨床表現在陌生環境中表現為過分害羞尷尬,對自己的行為過分關注,或進入新環境時自己感覺到痛苦和身體不適或出現哭鬧、不語、退縮。
兒童社交恐懼癥典型癥狀
1.在公眾場合,如幼兒園、游樂場、公園、商場、親戚家,孩子感到極度的恐慌、緊張;
2.在一些多人的場合,孩子怕與同伴、大人面對面地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也是在極度的驚恐之中度過的;
3.孩子不敢直面陌生人,更不敢與他們交談,或者見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熱。
一旦確認孩子患有社交恐懼癥,應及時配合醫生的治療。
●如何預防出現社交恐懼?
1.帶孩子多見識世界。廣州越秀區關工委幼教專家曾紅臺老師認為,孩子出現社交恐懼,主要是孩子跟外界接觸的機會少,而且獨生子女的環境下成長缺少與同齡人的溝通和交流,加之父母工作忙碌,少機會留意孩子的變化,久而久之便出現了社交恐懼,要消除和預防社交恐懼,最好就是家長帶孩子多接觸同齡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接觸世界的機會多了,那么孩子就樂意跟人交往了。
2.家園配合。珠海幫達心理機構首席咨詢師曹澤能認為,家長和老師的作用不可或缺。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可以請小朋友做手拉手的游戲、讓他們自我介紹,讓他們交朋友;上課的時候,可以多點提問,消除孩子陌生感;家長方面,不要認為社會復雜就拒絕鼓勵孩子社會交往,家長應該多帶同齡的孩子在家里玩,比如過生日、才藝展示,至少要有3個孩子營造一個社會系統,多讓孩子在人家面前說話和講故事……只要堅持,孩子就會離社交恐懼越來越遠。
●兒童為什么會出現社交恐懼?
珠海幫達心理機構首席咨詢師曹澤能認為,兒童為什么會出現社交恐懼,原因復雜,比如遺傳因素,主要原因如下:
(1)主要受人文環境影響。比如家長會告誡孩子少與陌生人交往,不要去鄰居家串門,也不許帶孩子來自家。這樣,弱化了孩子的社交能力,抑制了孩子社交欲望。
。2)因獨生子女所帶來的問題,F在一個孩子,雖說有2~6個大人護著,但大人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的很多心事不被大人所理解,也就壓抑了他的表達能力與技巧。
。3)家長角色的錯位。有的父母因自己工作忙,將孩子托付給老人或保姆。相對來說,老人與保姆對孩子的衣食起居安全更重視,而對孩子智力開發方面不會用心或用心不足。這樣,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沒有經常得到鍛煉。
。4)居住點不穩定。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或因為租房、買房,居住的地方多次頻繁搬動,孩子好不容易習慣了與一些小伙伴交往,但很快又要分離,使孩子長期處于動蕩狀態。
。5)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曾遭受過心理創傷。這種創傷,也許是他人給的,如欺侮;也許家長角色給的,如當眾打罵;也許是自己給的,如走失;也許是環境給的,如受驚嚇。孩子的心理創傷沒有得到修復,那么他的社交必然受到抑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38072.html
相關閱讀: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
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