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藝術”,我曾走進誤區
丈夫畢業于某大學音樂系,雖然后來沒搞專業而是從事教育管理工作,但我家總算“與藝術關系比較近”,在上世紀末獨生子女藝術考級正是熱門的年代,我也曾走進誤區。
那時壯壯有五歲了吧,我開始要求丈夫教孩子學鋼琴,理由當然也有一大堆。首先是家里本來有個舊鋼琴,孩子不練也是閑著;還有我們自己就能教孩子,省錢省事近水樓臺子承父業;再說壯壯小小年紀音準這么好,不培養他學音樂豈不可惜?
壯壯確實也有幾分藝術天賦,這孩子有一對極其靈敏的小耳朵。我們沒有刻意給他建立過什么音高的概念,他好像天生就會。他爸爸多次試過,比如有意擋住孩子視線,在鋼琴上同時按下兩個、三個甚至四個音符,壯壯手里擺弄著玩具頭也不抬漫不經心就聽出彈的是什么:“咪和索,來、發和拉,索?西?拉?哆。”從來都不會說錯!唱歌也是,在我的記憶中他好像會說話就會唱歌,你教一遍他跟著就會唱了并且不跑調!
這還不適合學音樂嗎?我理直氣壯地要求丈夫:“以后每天晚飯后你教孩子彈鋼琴,家務事我來做!本瓦@樣,我倆一廂情愿地開始了對孩子的鋼琴啟蒙:抱上琴凳,把著小手觸摸鍵盤,試著在琴鍵上彈出“哆來咪發索拉西”,教孩子認識音名唱名……
但是客觀現實往往與主觀愿望相去甚遠。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五線譜對于五歲的壯壯而言簡直是亂糟糟莫名其妙,他記不住那些亂蹦亂跳的小蝌蚪的名字;他軟軟的小手指沒有力度,在琴鍵上立不住,經常是折指狀態;他注意力集中時間極短,特別難以理解和記憶很多枯燥的內容。
每晚都有一個小時左右吧,爸爸陪著他,“單音,和弦,彈琴時不能折指,左右手要配合好,眼睛看著琴譜手下不能彈錯”,一個音一個音彈下去,要求慢慢熟練直到流暢,逐漸還要提高速度。
壯壯很快就不喜歡彈鋼琴了。那些日子因為練琴,我們家的氣氛變得昏天黑地。孩子沒有時間玩了,大人沒有好臉色了,家人沒時間說笑逗鬧了。
而最嚴重的問題,讓我多年以后都內疚后悔心疼的,是我那時默許了丈夫因為教孩子彈鋼琴而頻繁地打孩子。。
就這樣丈夫還是只做了兩三個月就堅持不住撂挑子了,他覺得壓力太大,說是“孩子不能自己教,請別人做老師才有效”。于是,我們聯系了壯壯爸爸當年在音樂系的同學來做孩子的鋼琴家教。
原本期望局面能有改觀,誰知事情更麻煩了。畢竟家里多了一筆開支,而且既然找了老師,學習就更要有進度,弄得我每天心里都沉甸甸的,惦記著孩子要練琴,人家老師到家里來是要“回琴”的,完不成作業哪成?那時如果哪天有個“家里來客人”之類說得過去的理由可以停止練琴,別說孩子歡欣鼓舞,連我也是暗暗松口氣,“好歹過了今天再說吧”。特別記得有一次,我們帶孩子出門做客回來,天真的壯壯看我心情好竟然提出要求:“媽媽,今天回家我們就‘吃喝玩樂’不練琴了,行嗎?”我們兩個大人聞聽此言,對視嘆息,真是哭笑不得。
慶幸自己覺悟得還不算太晚。我們開始思考:這樣下去孩子童年的幸福何在快樂何在?培養孩子對藝術的熱愛和讓他掌握鋼琴(一種樂器而已)演奏技能是否能畫等號?讓壯壯學琴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素質還是滿足我們自己的虛榮心?背著孩子,我和丈夫進行了認真的“夜半談心”。在討論中我們都意識到,眼睛總盯著孩子學琴“彈了幾條曲子”,“這星期的琴課過了沒有”,“下半年去報名考幾級”,就會完全忽略了引導孩子對音樂的欣賞以及培養他對美的感受,這真是一種本末倒置。
于是,我家的“藝教工程”自然終止,孩子鋼琴考到三級就不再跟風,家里恢復了平靜和歡樂!記得那些美好的假日啊,丈夫騎輛自行車,前邊坐著壯壯后邊馱著我(我后來到快四十歲了才學會騎車??慚愧),一路春風,高歌猛進,博物館、公園、電影院、展銷會,走到哪兒都是連玩帶看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后來到了小學五年級,我們在壯壯同意的情況下又安排他學習過吹奏單簧管。因為有前面學琴的經驗與教訓,這次我們比較冷靜,學習的過程也就比較愉快沒有產生什么副作用,孩子到美國上高中時還因為這“一技之長”參加了行進樂隊。
關于“培養孩子藝術細胞”這件事,長大后的壯壯曾在給我的郵件中回憶和評價:
媽媽,你們一直夸我樂感好,再加上鋼琴啟蒙較早,所以我還是很喜愛音樂的,對彈鋼琴并沒有什么仇恨,我至今都崇拜李剛叔叔(壯壯后來的鋼琴教師,一個當年極酷極帥的小伙子)瀟灑地彈著《泰坦尼克號》主題曲的樣子。
但我童年時期對彈鋼琴可沒有一點好印象,雖然老師教我很認真負責,但那些練習曲實在太枯燥了,每星期去“回琴”都讓我頭疼煩惱:做一個我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還要被檢驗考核評判優劣!只是我那時候還小,不知道該怎么對你們表達反抗。
幸而爸媽及時剎車,后來又幫我選擇了學習吹奏單簧管,這種樂器有著清純又有深度的音色,修長的外形和漂亮的黑色也讓我喜歡,感覺它不像薩克斯風那么輕佻,也不像長笛那么不給勁兒,在那個單簧管學習班我挺快樂的。因為有彈鋼琴的底子,我樂感好又陸續學了些樂理知識,所以在學會了一個音階以后,我就能隨意排列組合給班里同學吹張信哲的歌,吹動畫片的主題曲,大家愛聽我也高興!媽媽,其實如果排除了功利思想,不想什么考級啦、考試加分啦等等,享受音樂的過程還是挺美妙的。
現在我長大了,我是自己上網找老師要求利用暑假學吉他的。我愛唱歌,我愛彈吉他,我可以為了練習吉他廢寢忘食,并且我已經敢于對老師說出“我不喜歡這個曲子,我能不能彈那個曲子?”這樣的話了。我想說,很多孩子都不是不喜歡音樂而是不喜歡彈琴,小小年紀時就逼他彈那些枯燥單調的“練習曲”,反復進行那些“指法練習”,弄不好真會扼殺孩子對音樂的熱愛。
順便說一句,在國外我見到好多有趣好聽的小鋼琴曲,我也愿意彈琴了,鋼琴給我留著可別賣了啊!
今天,回憶我家壯壯的求藝之路,我想明白了:藝術教育也是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要量力而行,要因材施教,要有趣味性,要符合年齡特點,是培養能力而不是為了應試或者考級等等,這些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每當看到身邊青年朋友要讓孩子學鋼琴、小提琴、電子琴、揚琴。。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忠告:可別鉆牛角尖,孩子是學音樂不是學樂器,讓孩子愛藝術不一定非得會演奏什么、非得有什么證書,培養孩子的藝術欣賞力、對藝術的感覺也很重要?傊,是真名士自風流,腹有詩書氣自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09013.html
相關閱讀:電子琴轉鋼琴=走彎路
胎教音樂媽媽聽還是寶寶聽
正確對待孩子的特長愛好
繪畫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迪
音樂可調動孩子的社交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