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驚:小小年紀,你這孩子思想怎么這么復雜!
●震怒:大發雷霆,指責孩子怎么能提出這么低級下流的問題。
●尷尬:孩子還沒怎么著,大人的臉先紅了,支支吾吾的樣子讓孩子感到神秘。
●推托:不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以其他的說法推辭孩子的直接提問。
●欺騙:一本正經地給孩子一個不正經的說法,比如,說他們是山上撿來的或者是石頭里蹦出來的。
直面BABY性別提問進行時
“媽媽,我到底是從那里來的呀?”
錯誤回答:
“你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你是媽媽從(醫院、花園等地方)垃圾堆撿來的!”
“你是從媽媽胳肢窩、肚臍眼生出來的!”
媽媽聽講:
第一種避而不答或許能讓你獲得暫時安寧,你知道這并不能遏制孩子探索的熱情。如果他發現你不愿意坦誠地跟他談這個話題,那么你希望他從非正常渠道獲得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答案,還是希望你親口告訴他正確的知識?
對于第二種回答,你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一無所知,在他提問之前,他可能已經知道些什么。他發現自己居然不是媽媽親生的,這令他感到沮喪、恐懼再次被拋棄。每次經過垃圾堆,他都可能會緊張地查看是否有小孩子被拋棄在那里。
第三種回答更糟糕!孩子可能每天摳自己的肚臍眼,造成了感染發炎。他只是想看看肚臍眼里有沒有寶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10562.html
相關閱讀:小孩愛玩“小雞雞”怎么辦 父母該如何糾正
“性早熟”有哪些異常特征
如何與孩子談論性問題
專家認為性教育應始于5歲
肛欲期的表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