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教育刻不容緩從預防開始
近年來,兒童少年受性侵犯的案例不斷增多,與兒童少年能便捷地接觸到不堪性畫面(手機上的圖片、網絡中的視頻以及電視劇中的暴露場面),有著相應關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家庭和社會的兒童性教育一定要早期就進行,而且應該是首先預防性傷害。
心理學家認為,幼兒樂于被人撫摸、搔癢、摟抱、親吻等,這其中有相當成分有本能的性的色彩。雖然人類的性別早在受精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但是在心理層面上,大約在18個月至3歲之間,孩子才開始建立起了對性別的自我確認;從3歲到12歲,他們會注意別人身體的性別不同。
從外觀來看,他們會首先注意到男女在發型穿著上的不同。接著會發現,男女上不同的廁所,于是孩子會明白,男生有小雞雞而女生沒有,也就是了解男女有不同的生理結構。有了這層的差異,他們便感覺到一些模糊而曖昧的氣氛,進而會對自身的身體和異性的身體,特別是性器官產生好奇。
此時,是否對兒童少年進行性教育,會對其性格、人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或深刻影響。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于性問題的個體性與隱私性,通常家庭教育是最好途徑,父母應該把孩子的性教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對兒童,家長要首先明確講清,男孩與女孩就是不同,就像爸爸與媽媽不同一樣。當孩子問及自己的性器官,如“小雞雞女孩子為什么沒有”,家長可以告誡他:小雞雞是你自己的,不要讓別人去摸它(對小女孩也應該如此),以確保幼兒不受他人的性玩弄以致性傷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62494.html
相關閱讀:小孩愛玩“小雞雞”怎么辦 父母該如何糾正
專家認為性教育應始于5歲
如何與孩子談論性問題
肛欲期的表現有哪些
“性早熟”有哪些異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