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身上會出現紅點,很有可能是過敏造成的,但是有人會覺得冬天應該不會過敏的,實際可不是這樣的,不管是什么季節都有可能引起過敏的。
四成寶寶曾有過敏問題
過敏其實是個常見病,而且在18歲以下少年兒童里,過敏問題可以排到第3位。
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開展的“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查項目”里,最新統計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嬰幼兒家長中有40.9%報告孩子曾發生或正在發生過敏性癥狀;0至24月齡嬰幼兒各類型過敏性疾病的現患率為12.3%。
南醫大二附院兒童醫院兒科醫生龔晶說,過敏的癥狀非常多,對于孩子來說,以皮疹瘙癢、眼鼻癥狀和胃腸道癥狀最為常見。而且隨著過敏變得常見,甚至連一些常見病的疾病譜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
“最常見的就是一些眼科方面的問題,比如同樣是眼睛發紅、發癢,過去的小孩子以沙眼、紅眼病居多,現在就多是過敏性結膜炎。再比如同樣是咳嗽,感冒、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依舊是大頭,但不能忽視的是,因為過敏原因引起的咳嗽也變得越來越常見。”龔晶說。
過敏癥狀也有“年齡特點”
但與過敏性疾病日益常見不符的是,許多家長對于孩子是否發生了過敏,卻還不夠了解,“因為過敏癥狀比較多,有皮膚的,有呼吸道的,也有消化道的。而這些癥狀又和其他常見病癥狀很相似,家長如果沒有經驗,就很容易漏掉或者混淆。”龔晶說。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過敏癥狀也有一定的年齡特點。
據龔晶介紹,一般孩子在2歲之前,會發生的過敏幾乎都和食物有關,而癥狀也主要表現為濕疹,從孩子出生后一直到2歲前,都是過敏性皮炎的高發時間段,也有一些寶寶會出現消化道癥狀,比如反復不明原因的腹瀉、便秘等等。
2歲以后,孩子的消化系統和自身免疫系統逐漸完善,食物引發過敏癥狀慢慢減少,但吸入物過敏的情況越來越多。所以這時候寶寶的過敏癥狀更多表現為比如鼻炎、咳嗽、哮喘,另外,有的寶寶還會表現為結膜炎?傮w來說,以呼吸道癥狀居多,而且過敏原也以花粉、霉菌、螨蟲等更為多見。
因此,家長也要有針對性預防和應對。比如對2歲前的小寶寶來說,父母要更注意飲食種類的挑選。父母自己過敏的食物,最好在嬰兒期后再嘗試給寶寶添加。雞蛋蛋白、堅果、魚蝦等食物,可以不急著添加,或者初期少量嘗試,確認寶寶沒有問題再逐漸增加;如果寶寶在出生后6個月內曾經有濕疹等過敏癥狀,上述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最好在10個月后再嘗試給寶寶添加。另外,從臨床一些調查來看,牛羊肉、牛奶引起過敏的風險可能還高于前者。
至于2歲后的寶寶如果出現呼吸道相關的過敏性疾病,就一定要接受規范治療,及時控制,否則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你可能不知道的過敏因素
在“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查項目”中,還提到了一些可能增加過敏性疾病風險的高危因素,其中有一些也是許多爸爸媽媽意想不到的。
比如家族史是過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一般認為父母中有一方過敏,寶寶風險即達到25%;雙方都過敏,寶寶的風險會超過50%。而此次調查也顯示,父母雙方均無過敏史,嬰幼兒發生過敏的比例為37%;父母雙方均有過敏史,嬰幼兒發生過敏的比例會升高至65%。
讓許多父母想不到的是,剖宮產和經常使用消毒劑也可能增加寶寶過敏的風險。例如調查顯示,剖宮產寶寶中有44%出現過敏性疾病癥狀,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關聯強度相對于自然分娩為其1.3倍,而剖宮產和普通整蛋白配方粉人工喂養均是嬰幼兒過敏發生的危險因素。另外,孕期使用抗生素或解熱鎮痛藥、經常使用消毒劑或殺蟲驅蚊劑、吸煙或經常接觸吸煙環境,給嬰幼兒接觸毛絨玩具、接觸殺蟲驅蚊劑、使用解熱鎮痛藥也會增加嬰幼兒患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對此,龔晶表示,由于過敏原因非常復雜,這些危險因素背后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比如消毒劑、殺蟲驅蚊劑、煙草中的有害顆粒,本身就容易對呼吸道構成刺激。另外,經常使用消毒劑也可能導致寶寶的生活環境過分“干凈”,反而導致日后患上過敏性疾病的風險變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經常帶寶寶去玩玩泥巴、沙子,其實是可能對氣道降低過敏風險有效果的,當然,在玩耍后父母一定要監督孩子洗手,千萬不能用臟手去揉眼睛、吃東西。”龔晶強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18627.html
相關閱讀: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