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音協鋼琴考級高級評審委員、副教授王海泉
鄭州海韻藝術中心教學主任顧磊
王海泉教授:
家長懂得理智
1。學音樂要培養孩子具有愛心。
孩子學琴的背后是爺爺、奶奶、父母、老師,要讓孩子學會珍愛別人為此付出的愛心。作為家長要明確學琴是培養孩子責任心和做好事情的良好習慣過程。音樂雖是我們生活中必不缺少的文化內容,但并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徑,因為音樂學習與其它學科一樣,都具有一個復雜的系統,不是所有熱愛音樂的孩子都能成為音樂家。首先培養孩子具有大愛之心才是理智之舉。
2。我國的教育體制尚在應式教育階段,孩子們相當辛苦,有的家長給孩子同時報幾個學習班,孩子的時間被排得滿滿的,常常精疲力盡,對鋼琴的學習也變得被動起來。因此,不要面面俱到。展示重于比賽。
學習音樂、學習鋼琴到底給孩子帶來了什么?孩子們不僅可以感受到音樂中的真善美,還可以培養自覺、自立的習慣。家長不要過于功利化,應讓孩子學會輕松學習。對于一些比賽,家長也不必看得太重。當然,才藝展示是可以的,可以使孩子在交流、展示中更加地熱愛音樂,增添自信。
學琴前,找個合適老師
鋼琴的學習是一對一的交流,這樣的小課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對于多數不太了解音樂和鋼琴的家長來說,為孩子選擇老師之前,一定要多和老師交流,觀察老師的教學態度等。同時,課前課后,家長也可與老師多溝通。
顧磊老師:
有個正確的學琴觀念
實際上,90%以上的家長,讓孩子學琴的目的并不是期望他成為鋼琴家,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以及內在氣質的鍛煉和提升。音樂作品中往往會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從而使孩子們在鋼琴學習中也能感受到真善美。另外,學琴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瑫r,學琴也會使孩子學會一種健康、放松的生活方式。長大后面對生活、壓力時會更加從容和輕松。
關于陪練
王海泉教授:
陪練是必要的
在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習慣的同時,對于幼小的孩子學琴時,家長陪練是必要的。當孩子在扎實的學習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已經養成了好的練琴習慣后,家長就可以退出來了。
孩子的每節課中有不同的教課內容,較小的孩子上課時,家長可一同學習。同時,家長也要和老師主動溝通,把握、了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更多情況。
顧磊老師:
學習初期,家長參與 孩子年齡較小,家長的理解能力要強一些,家長在業余時間能陪孩子練琴、上課的話會更好。上課時,家長也能了解到孩子的薄弱項,從而在練琴時,照顧到孩子的薄弱環節。
學琴初期,家長的參與,也能給予孩子信心上的支持。中后期,在孩子還不能進行獨立開譜時,也可找優秀的陪練老師。
練琴,家長怎么做
練琴是枯燥的,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配合,初學時,每天不必彈得太多,每天可高質量地彈半個小時,堅持3個月,就會使孩子養成好的練琴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45929.html
相關閱讀: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藝術欣賞的能力
幼兒怎樣學英語更有效?
兒歌是兒童訓練語言的需要
給孩子報興趣班要避免的誤區
培養寶寶藝術氣息的6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