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本無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齡前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母子脆弱綜合癥

今天,我在心理門診值班。一位精神萎靡的少婦與我面對而坐,還時不時的唉聲嘆氣。她說,自己特別疼愛獨生兒子小明,經常會冒出孩子發生意外或受委屈的預感——盡管孩子每天都過得好好的。她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這種情況,在當代職業女性中頗為常見。

是的,時至今日,當寶寶呱呱落地又造成一個偉大的母親時,那母愛已不像作家們先前所稱頌的那般浪漫了,F代生活中的一些年輕母親們,時常為愛子而自擾。孩子的降臨,使她們背上沉重的愛字牌精神十字架。這是一種不正常的育兒心理。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她們的某些行為會幼稚可笑,會有違科學,并因之而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從而出現母子感情均逆向演繹,各自的心理都變得十分脆弱起來。

現在,只生育一個孩子,母親們本應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事業。然而,孩子牽著慈母心,自會有些“愛子心切”者,時時為孩子各方面而自尋驚恐。我曾見過這樣一位母親,她把孩子視為生命中獨有,時常為4歲的兒子擔憂,總想著他會突然生病、發生意外傷害,甚至會被綁架等等。她在公司上班,有時在百忙之中,也會突然出現這類不祥念頭,逼得她丟下活計,打的去幼兒園探望;孩子分床以后,她半夜里會突然驚醒,到外屋去撫摸孩子是否發燒,解開其衣褲看是否生瘡長癤……這些以至事后自己都感到可笑的心理和行為,弄得她日夜不安,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依然頻頻發生。倘若是兒子感冒咳嗽、肚疼拉稀、刀針小傷,她更是走火入魔。明知不礙大事,也會在一天之中走上幾家醫院,找上幾個大名醫,求其把“好藥”都用上,惟恐孩子病情突變而有個閃失。直到孩子病愈,才稍事安定下來。你看,這到底有無必要如此自擾?

孩子是個寶,獨生子女是寶中寶。盡管科學育兒知識隨處可見,但總有那么一些母親,對此種“強化教育”無動于衷而依舊我行我素。她們明知溺愛放縱孩子對其心身發育不利,但在按科學育兒方法哺育孩子時,又怕委屈孩子而卻步不前。還有一位母親,她總是把孩子留在身邊,怕孩子外出和同伴嬉戲時受到欺負;當然,學騎車、學游泳等體育活動,更是她清規戒律中的首忌;她讓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不讓做家務事和自我生活中的小事,甚至連幼兒園老師布置的家庭小手工,她也搶著去幫孩子完成。你看,這樣的孩子又怎能達到心身健康發育?

把母愛置于自擾之中的年輕母親們,其心理又是很壓抑的。時常的過分細心和無端憂慮,以及違背自己意愿的種種愛子行為,并不能享受付出母愛的情趣。較為嚴重者,會在一定時間(特別是孩子2~6歲期間),發生輕重不同的心理障礙和人格障礙,性格和感情亦隨之變得十分脆弱了。當然,在這種畸形和脆弱母愛的自擾中,會累得心身疲憊,勤于事業已是天方夜譚了。

孩子本無事,慈母自擾之,對孩子情感的負性影響,更是不可低估。母親的情緒是孩子心靈的晴雨表,時常表露驚恐與緊張。睡中無端地撫弄孩子,會影響其睡眠質量。小傷小病被拖著去四處求醫,有可能加重病情及貽誤治療。對孩子的溺愛與放縱,更有礙其心身健康發育。過多地把孩子擁在身邊,使之失去群體生活的機會,久之會出現孤僻、脆弱的性格。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當“小皇帝”,日后的生活處事能力極差將遭受嘲笑,自尊心受損。母親在學習上的“捉刀”,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喪失學習自覺性和進取心。由于母親自擾而對孩子處處都特別關照,會使其感到生活就這么簡單的天真,必將釀就狂妄自大的潛性,以致稍遇挫折便無法應付,措手無策中發生某種不良行為。

自尋驚恐并因之所致的溺愛放縱,是一種脆弱的母愛。在這種脆弱母愛影響下,會產生脆弱兒童。由于母子間有相同相近的多種脆弱表現,故統稱為“母子脆弱綜合癥”——這也是醫學界較為重視的一種心理疾病和“現代文明病”。所以,將母愛置于自擾中的年輕母親們,首先應進行自我調適,不必為孩子的自然成長而憂心忡忡。事實早已表明,只有持健康的母愛情趣,才能讓孩子經風雨見世面而學業有成與心身健康發育,才能使家庭充滿和睦與溫馨!

文/歐陽軍

本文由《兒童與健康》雜志社授權搖籃網獨家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02587.html

相關閱讀:幼兒閱讀內容應簡潔淺白
家有男孩,如何養更出色?
我家有個乖苗苗
幼兒學國學要“學之有道”
孩子學新事物家長應耐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