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六一”父母應該多陪陪孩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首歌“愛我你就抱抱我”道盡了所有孩子的心聲,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或許不是漂亮的玩偶,也不是賽車模型,而是父母最真誠、溫暖的陪伴——不僅是在“六一”這一天,而是盡可能地在平時的每一天……

  還記得我們兒時的游戲嗎——踢毽子、跳格子、拍紙包、抽陀螺、擲沙包……這些日漸消失的游戲不僅可以增強體魄、增進同伴友誼,還可以密切親子間的關系。家長們不妨陪著孩子,玩玩那些我們小時候的游戲,享受愉快的親子時光。圖為南京的一對父母在陪孩子玩滾鐵環游戲。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媽媽,你‘六一’可以陪我去公園嗎?”“寶寶,媽媽很忙,‘六一’讓爺爺奶奶陪你去,好不好?”

  聽我這樣一說,女兒不再吱聲了。雖然,我很想陪她過“六一”,可是實在沒有時間。老公經常加班,也顧不上陪女兒,女兒只能由公公婆婆幫著帶。

  為了讓女兒過得更好,我鼓足了勁兒,努力地工作,我想只有經濟情況改善了,才能讓女兒有好的生活條件,將來才能夠擁有幸福。只是時間久了,我發覺,女兒并不開心。每次從幼兒園回家,她要么一個人玩玩具,要么就是坐在電視前看動畫片,很少和我們講話。

  有一次,我問她:“寶寶,你在幼兒園開不開心啊?”

  “媽媽不接我放學,我就不開心。”那一刻,我心里雖然有些難受,卻對自己說,孩子的話只是說著玩的,她這么小,又懂得什么呢?

  或許很多父母都和我一樣,認為只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孩子就一定會幸福。如果不是前幾天婆婆對我提及此事,我依然會這樣認為。

  那天,婆婆對我說:“今年‘六一’,請一天假,陪陪孩子吧。”我連忙說:“您說得倒輕松,請一天假,多少錢呀?”婆婆聽后,嘆了口氣:“都鉆到錢眼兒里去了!幼兒園老師打電話到家里來了,你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許了什么愿望嗎?她說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媽媽陪陪她。”

  我心里隱隱有些痛,再看女兒,眼睛里已經噙滿了淚水。

  我輕聲問女兒:“寶寶,‘六一’想要什么禮物?”女兒摟著我說:“媽媽,我想要你‘六一’陪陪我,咱們倆一起去公園,你再給我買一個大大的棉花糖。”

  我緊緊地抱著女兒,對她說:“媽媽‘六一’一定陪你去公園,爸爸也一起陪你去,好不好?”女兒開心地說:“好呀,爸爸媽媽要陪我去公園,陪我去草地上玩游戲嘍!”

  那天,我給愛人打電話,叫他早點回家。我們一家人商量著去公園的行程。看著女兒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我和愛人決定,以后不管多忙,都盡量抽時間陪陪她。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家長不要因為自己的忙碌,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遺憾。

  陪孩子旅游走進名勝古跡

  家長不想陪孩子旅游的理由有很多: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出去玩;帶孩子太麻煩,擔心孩子不適應外面的環境;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等孩子大一些再說。筆者卻認為,雖然孩子還小,但父母應該盡可能多地陪孩子一起旅游。其實,在一起旅游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收獲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四川有許多歷史文化古城,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我和丈夫都會帶孩子,到附近的古城轉轉。兒子很喜歡畫畫,在平樂古鎮,他看到沿江的吊腳樓、青石板路鋪成的古街道時,興奮地說:“我要把去過的地方畫出來!畫上和成都不一樣的樓房、街道。”兒子從兩歲開始就對堆積木和立體拼圖感興趣,當他看到閬中古城“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筑時,興奮地說:“爸爸媽媽,我長大了要當建筑師,建這么好看的房子!”在廣元皇澤寺,兒子看到了武則天祀廟,我告訴他,武則天是唐代的一個女皇帝,還告訴他廣元每年有個“女兒節”。他好奇地在佛像前跑來跑去,還模仿其中一個佛像的動作,念著“阿彌陀佛”,逗得周圍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在旅途中,兒子不僅增長了見聞,和我們之間的關系也更親密了。兒子三歲時,我們曾帶他到青島去看大海。在海灘上,兒子提出要和爸爸媽媽在沙灘上舉行撿貝殼的比賽,誰撿到一只漂亮的貝殼,誰就可以舔一口冰激凌,結果我手里拿著冰激凌,全被他們父子倆一口一口地吃光了。在沙灘上,我們讓兒子給他的沙堆作品取個名字。兒子敲敲自己的小腦袋,唱著“遇到困難想想想,遇到困難我就想想想……”突然,他大喊一聲:“想出來了,就叫長城吧。”我和愛人都伸出大拇指:“兒子,你太棒了!”

  為了給孩子創造和小伙伴玩耍的機會,我和愛人經常約上幾個有同齡孩子的家庭一起出去旅游。我和愛人曾經組織了6個家庭,一起到青城山旅游。孩子們一邊爬山,一邊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興致盎然。走累了就休息一會兒,玩“擊鼓傳花”的游戲,傳到誰誰就要表演節目。孩子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人們有的講故事、有的背唐詩,似乎大家都是一個班級的伙伴兒,氣氛非常融洽。在爬山的過程中,沒有孩子要求讓大人抱著、背著,他們都顯得精力充沛,意志堅強,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

  旅游帶給孩子的,不只是沿途的風景、各種新鮮的人和事,還有孩子想象力的自由馳騁、認知范疇的對外延伸、和父母共同探索未知世界的愉悅體驗。忙碌的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僅是在“六一”兒童節,平時也應該經常抽時間帶孩子去旅游,在旅游中加深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情感,也讓孩子的身心在旅游中得到成長和發展。

  陪孩子說說話傾聽孩子的心聲

  “六一”快到了,作為幼兒教師的我,自然忙得不亦樂乎。每天早上醒來,想到幼兒園的節目準備,我立刻就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戰斗”中。

  有一天晚上,我正專心致志地在網上搜索演出服裝,兒子在旁邊突然大聲說了一句:“媽媽,你每天怎么這么忙啊!”我趕緊停下手中的工作,走到他身邊:“兒子,你為什么這么說?”

  “你每天下班這么晚,回家后總是忙自己的事,也不和我說話。問你什么,你總是說‘等一會、等一會’,然后你就不理我了,你為什么這么忙啊?”

  孩子滿是委屈的回答讓我深深地感到自責,在我全情投入班級孩子的“六一”活動準備時,唯獨忽略了兒子,好像忘了“六一”也是他的節日。

  我忙向兒子伸出“橄欖枝”:“兒子,媽媽這段時間太忙了,忽略你了,媽媽向你道歉。你和我說說,你‘六一’有什么心愿?”

  兒子頭一歪,看著我說:“媽媽,你想想吧。”吃肯德基大餐、游樂園、買心儀的玩具……結果,家長通用的吃、喝、玩、樂四類禮物,都被兒子否定了。

  正在我絞盡腦汁地想給兒子的“六一”禮物時,外面淅淅瀝瀝下起了雨。兒子的聲音響起:“媽媽,我陪你說說話。”

  “不用了,你快睡吧,媽媽明天再想想送你什么禮物。”我以為他是不想睡覺,找個借口玩會兒,“不許說話了。媽媽明天還有很多節目要準備,我們要早點睡。”他委屈地說:“你以前不是說,一到下雨天,就讓我陪你說話么。”我的心一顫。

  兒子頓了頓,望著我說:“媽媽,其實我想要的禮物,就是你陪我說說話。”

  我給他掖了掖被角,親了親他說:“好孩子,對不起!你上幼兒園這幾年,每次快到‘六一’,媽媽總是在忙工作、照顧班上的小朋友,對你照顧得少,沒有時間好好陪你玩。你這么的懂事,很少讓媽媽操心,你真是個好寶貝。媽媽向你道歉。”

  兒子馬上抱著我的胳膊,對我說:“媽媽,我不怪你。我就是希望你能多陪我說說話,你講講你的故事,我講講我的故事。”

  “行,媽媽現在就陪你說說話。”兒子馬上興奮起來,要求我講一講我小時候的“六一”都是怎么過。

  我坐在他身邊,向他描述我小時候的“六一”:小時候家里條件一般,過節不準備山珍海味,也不買新裙子。有一次,我母親陪著我們姐妹兩個,帶著面包和水去了一趟公園,沒有特別干什么,但我們感覺很充實、很快樂。

  他馬上又追問我:“那時候你們都玩什么呢?”

  我回答他說:“我們那時,家長不會花很多錢給我們買各式各樣的玩具,女孩一個布娃娃、男孩一把木頭手槍,就是心愛的玩具了。我們沒見過電動玩具,也沒有玩過電腦游戲,整天和小伙伴在房前屋后玩耍,直到天黑大人叫著,才回家吃飯。”

  兒子聽到這里,無比向往地對我說:“媽媽,我也想要過你小時候那樣的‘六一’!”

  我說:“好,今年就帶你過媽媽小時候的‘六一’。”帶著期待,兒子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看著兒子沉沉睡去,我不禁感慨:在我搜腸刮肚地想用各種物質來彌補自己工作繁忙帶給孩子的缺失時,他的愿望卻是如此簡單、透明,只是希望在一年一次的節日里,和我說說話。

  我想起這樣一句話:“與孩子溝通就像是發生在兩個地盤上的事情,一邊是孩子的心靈地盤,一邊是父母的心靈地盤,和孩子談話,就是要創造讓親子雙方慢慢靠近對方的‘第三塊地盤’。”

  是啊,對孩子而言,陪伴在他們身邊,和他們說說話,比昂貴的禮物要珍貴百倍。正是這些溫暖的話語,讓父母走進孩子純凈、潔白的世界,溝通了父母和孩子的心靈世界,讓我們感受到愛、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觸動。

  陪孩子走進鄉間尋找菜地里的蜜蜂

  身邊的高樓越來越多,孩子的童年沒有了追蜂引蝶的奔跑,沒有了鳥語花香的氣息,似乎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作為父母,我們平時應該多陪陪孩子,經常帶他們去大自然里走走。

  我的兒子,和同齡人比起來,還算幸運——他和大自然有種不解之緣。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我的母親剛剛退休。她看著門前不遠處拋荒的幾畝地,開墾了那片荒地,還在上面撒上了種子。有時候母親在地里做活,兒子就在泥土里玩耍。晚上我和妻子回家,總會發現他滿身泥巴。雖然我們一直反對,但母親總說:“你們不也是這樣長大的?”

  那年,母親種了一片油菜,晚上回家,兒子總是不停追問:“爸爸,蜜蜂為什么喜歡叮在油菜花上?蜜蜂住在哪里?帶我去看蜜蜂的家,好嗎?”我告訴他蜜蜂是在油菜花上采蜜,但告訴他“蜜蜂住在哪里”,確實有點難度。只能含糊地說,蜜蜂是養的,其實我多希望兒子能親自看到蜜蜂的生活啊。

  周末,我驚喜地發現,在家門前的路口上,整齊地放好多蜂箱。兒子在頑皮地追蜜蜂,母親在提醒兒子不要去碰它們,我卻打算陪著兒子去尋找答案。

  兒子小心翼翼地靠近蜂箱,當看到那么多的蜜蜂在蜂箱前上下飛舞,他變得躍躍欲試。恰好養蜂人走過來,他逐一打開蜂箱查看,我拉著兒子湊上去,兒子一看,驚呼:“怎么有這么多蜜蜂啊?咦,為什么這里怎么有這么多蜜蜂死掉了?”養蜂人一聽,輕輕一笑:“它們工作太累了,累死了!”兒子看著那些死去的蜜蜂,然后又看著那些密密麻麻地爬動著的蜜蜂,抬頭對我說:“采蜜好像是很辛苦的!”我和養蜂人都笑了……

  兒子上了幼兒園,跟著我們住到了城里。每周回鄉下,都不忘去母親的菜地里玩耍。久而久之,兒子也認識了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在兒子的畫里面,總會有樹、有花、有蜜蜂和蝴蝶,還有各種小動物。有朋友問我:“你兒子怎么知道那么多動物?”我會告訴他們,看得多了,就知道了。確實,當我們在不斷驚呼孩子失去天真的自然天性時,不妨想想:許多家長只注重讓孩子學習枯燥的書本知識,讓孩子上名目繁多的興趣班,孩子們究竟因此錯過了多少黃花爛漫、蜂飛蝶舞的美景呢?

  “掀開被簾,投奔自然”,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教室再漂亮,總比不上大自然的魅力。家長要多陪著孩子,走進鄉間,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陪孩子一起游戲做孩子的玩伴

  雙休日,女兒嚷嚷著要去游樂園。進門后,我發現游樂園是“冰火兩重天”:小朋友們在游樂區是上蹦下跳,異常興奮;家長們在休閑區讀書看報,面無表情。

  女兒飛快地脫下鞋子,跑到里面玩耍。我找了兩本雜志,在角落里安靜地坐下來。翻了幾頁,實在無聊,我突發奇想:“何不把自己‘變小’,跟女兒一起去玩?這樣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系,而且我也鍛煉了身體,兩全其美的事啊。”

  于是,我脫下鞋子,快步走進游樂區。女兒正在沙灘區里堆沙子,見我進來,開心極了:“媽媽,你進來陪我一起玩嗎?”得到我肯定的答復后,女兒特別高興,還特意騰出一塊地兒讓我坐下:“媽媽,我們來玩沙子!”

  玩沙子是我小時候的拿手戲。一會兒,我把沙子堆成城堡,在城堡前種了一排小樹,女兒忙著給樹澆水;一會兒,我把沙子堆成我的夢想家園,不停地變換花樣,女兒在旁邊“添磚加瓦”;一會兒,我和女兒共同建起了采沙場,我挑沙、她篩沙,兩個人忙得暈頭轉向,卻也無比歡欣。

  玩了一會兒沙子,我們又來到秋千和吊床區。女兒在這里碰到了她的兩個同學,驕傲并且隆重地向她們介紹了我。小朋友看到我和女兒一起玩游戲,又驚訝又羨慕。其中一個女孩說,她媽媽從來就沒有陪她玩過,每次都是把她送進來,自己就出去打麻將了。

  陪女兒一起游戲真的很快樂。那一天,我仿佛找尋到兒時無憂無慮的時光。我跟女兒一起玩蹦床,比賽蕩秋千,玩打僵尸、捉迷藏的小游戲,兩個人笑得前俯后仰,開心無比。雖然,第二天起床全身酸痛,但看到女兒跟我又親近了許多,我感到特別欣慰。

  又一次,我看到姐夫跟他5歲的兒子玩打蒼蠅的游戲,一開始我覺得這樣做,有失父母的威嚴,但姐夫和我說:“如今的父母,本來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多,父母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放下架子,把自己‘變小’,和孩子一起游戲,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玩伴,這樣才能很快融入他的小世界里。”

  父母總是想方設法給孩子買最好的禮物,殊不知,把自己變成小孩,陪孩子一起玩、一起樂,讓他開心,那才是給他最好的禮物。

  陪孩子看書共享“悅讀”時光

  很多朋友問我:“你和兒子的關系怎么那么好?不像父子,像哥倆兒似的。”其實,我有許多增進父子交流的“秘訣”。“秘訣”之一,就是經常陪兒子一起看書,分享親子共讀的樂趣。

  在家里,只要有時間,我就會陪兒子麟麟一起看書。我們經常一起坐在書房的陽臺上,我抱著他、他拿著書,細細品味。

  兒子喜歡看書的習慣,是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的。也許是由于職業的原因,我很喜歡閱讀。我家的沙發旁、陽臺上、餐桌上,甚至衛生間都放了一些書,一有時間,我都會拿出書來讀。也許是我的言傳身教影響了麟麟,每當我在看書的時候,他也會拿著書和我一起看。

  我一直尊重麟麟對書籍的喜好和選擇。記得剛開始時,我買了很多書,如《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寓言故事》等書籍,自以為麟麟一定特別喜愛,可是當他看到這些書時,只是翻了翻,之后就很少關注了,這讓我很茫然。有一次在同事家玩,我發現他拿著《幼兒畫報》看了又看,愛不釋手,于是我也給他訂了一份,并經常和他一起欣賞,逐漸讓他對書產生了好感。

  和麟麟一起看書,是我們父子倆最快樂的親子時光。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認為,讀書給孩子聽的作用“僅次于擁抱”。在這樣的“擁抱”下,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豐富了孩子的感情,也密切了親子的關系。在閱讀初期,我經常給麟麟講《幼兒畫報》上的故事,盡量講得有聲有色、聲情并茂,麟麟非常喜歡。一開始,我講故事、麟麟聽,有一天,麟麟對我說:“爸爸,我講故事給你聽。”從那以后,都是麟麟看著圖畫,邊描述、邊想象,給我講故事。每天晚上,都是他媽媽多次提醒要睡覺了,我們爺倆兒才戀戀不舍地合上書本,進入夢鄉。

  在和麟麟一起看書時,我從來不給他設置條條框框。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注定不會長久。”我從來沒有制定過閱讀計劃,也不要求麟麟按部就班地閱讀。我對麟麟的讀書內容、讀書的數量以及書籍類型等,也從未有要求。只要麟麟手里拿著書,津津有味地翻看,我就非常滿足。因為,這類表現才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這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志。我一直努力做的,就是為麟麟創造溫馨親切、寬松自由的閱讀環境。

  現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家長們不妨“慢下來”,輕輕地摟著孩子,和孩子一起捧起一本書,慢慢欣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05718.html

相關閱讀:你會吸引孩子和你說話嗎
怎樣對待早熟的孩子
你剝奪了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了嗎
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家長18種做法毀掉孩子自尊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