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兒童自閉癥治療 孩子自殘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孤獨癥患兒為什么出現自殘行為

  自殘行為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括生化因素、社會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等。

  1.生化因素

  一些研究學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數量和自殘行為緊密相關。自殘行為會增多人腦中的類鴉片勝肽,使患者出現類似麻痹的感覺。而研究顯示,人體內血清素過少或多巴胺過多,都會導致自殘行為的產生。

  2.社會原因

  自殘行為往往和存在交流障礙有關。如果某人的理解接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就可能導致沮喪,甚至升級為自殘行為。而孤獨癥兒童大多伴有語言交流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等,于是在無法交流的情況下,往往會發生自殘行為。

  3.遺傳因素

  自殘行為在某些遺傳病中出現頻率很高。如X染色體發育不良綜合癥,患者通常會出現咬自己,包括臉部、手部等部位。研究顯示,自閉癥患者中,有10%的人伴有染色體脆弱癥,并且有20%的遺傳因素。

  二、孩子出現自殘行為,該怎么辦

  1.給與更多關注,努力進行交流

  由于孤獨癥患兒存在的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交流及社會交往障礙,所以當孤獨癥患兒出現自殘行為時,往往是需要得到關注或理解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及老師耐心的觀察孩子的行為需求,并盡力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愿望。當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自覺停止自殘行為。

  2.獎勵良好行為

  也有些自閉癥兒童在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試圖通過自殘行為來逃避訓練。為了要減少花兒的逃避意圖,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他能合作的時候給予適當的獎勵,并明確的告訴他得到獎勵的原因。獎勵可用贊美、表揚的形式,也可用有形獎勵。

  3.學習社會行為

  “社會”泛指孤獨癥兒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環境,通產指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讓孤獨癥患兒學習如何與家庭成員及以外的人群交往、待人接物的禮儀、飲食起居等;讓患兒學習學校課堂常規、教育教學活動規范、集體行動規范等;讓患兒學習社會公共場所行為規范等。在抗拒自我刺激行為的基礎上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是矯正患兒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導方法。

  此外,抗拒自我刺激、呼應訓練、語言訓練等也可用來干預治療孤獨癥兒童的自殘行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27912.html

相關閱讀:家長18種做法毀掉孩子自尊
你剝奪了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了嗎
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怎樣對待早熟的孩子
你會吸引孩子和你說話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