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奢望成神童
涂鴉對于孩子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其目的并不是單一地要成為畫家,因此,盡管讓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涂涂畫畫好了,沒有必要一定要教給他正確的畫法,或者非要他遵照爸媽的意愿來布局、著色、表達某些情節或者故事。如果一定要功利地看待某項活動,我們不僅不能如愿,相反還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讓活動本身變得了無情趣,甚至可能帶給孩子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嚴重的還可能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將來產生厭學心理。
2、要給予積極回應
當孩子興致勃勃涂涂畫畫的時候,爸爸媽媽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熱情地對孩子的作品給予回應,幫助他把涂鴉的積極性保持下來,同時,爸爸媽媽也可以讓孩子講述他的作品,鼓勵他告訴大人他究竟畫了些什么。如果媽媽想要給予孩子指導,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地批評、指責,而要采取更策略的方式,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將你要表達的想法明明白白告訴孩子。
如果爸爸媽媽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時,你們很快就會發現,孩子在描述他的涂鴉作品時,他那些夢幻般的說法會讓我們感到十分驚詫!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涂鴉作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孩子就會更加自信地拓展他的涂鴉活動,而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會在與爸爸媽媽的交流中得到鍛煉,并不斷提高。
3、多培養綜合能力
1歲半的孩子手眼腦、小肌肉的協調能力發展迅速,已經能夠較好地握住手中的畫筆。剛剛學會這一技能的孩子,對筆和涂涂抹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小家伙急于借助各種顏色的筆或者其他用具,尤其是顏色鮮艷的畫筆來顯現自己的這種能力,表達自己對色彩與形狀的理解與喜愛。盡管孩子握筆的姿勢可能有些怪異,并且涂畫的也很幼稚,但這個隨意涂鴉的過程帶給孩子前所未有的快樂與自信,還可以幫助孩子鍛煉手、腕部的諸多關節與小肌肉群的協調動作。看似簡單的涂鴉,對孩子來說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對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其眼、腦、手配合活動和形象思維的習慣,都很有好處。
4、把涂鴉變成游戲
對孩子來說,涂鴉更多的是一種游戲,而不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正因為是游戲,所以孩子才會樂此不疲。在孩子眼里無論寬闊雪白的墻壁還是媽媽雪白的襯衫,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涂鴉的材質。因為擔心孩子破壞家里用具而壓抑孩子涂鴉的興致,不如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涂鴉環境,比如給他準備一塊白板或者在白色的墻壁上用透明膠粘一層白紙,為孩子提供施展身手盡興涂鴉的場所,這樣,孩子就會在跑跑跳跳的過程中全面體驗涂鴉的樂趣。
5、尊重其發展規律
孩子涂鴉的特點重在表現而不在寫真,通常是事物最突出最明顯的特征引起孩子注意,在其心目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于是孩子涂鴉的時候就會把那些印象最深的部分畫出來,并且自以為就是畫出了整個事物。孩子畫畫的過程更多的就是提高自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的過程,這才是孩子涂鴉的最大最有價值的收獲。
因此,當孩子拿起畫筆,爸爸媽媽沒有必要期望他在畫面上寫實地描繪某個物體、某個人、某個小動物之類的事物,甚至期望他能比較完整地表達一個故事或某段情節,而在孩子涂鴉的時候,總在批評孩子這里畫得不像,那里畫的不成比例或者多了什么少了什么。孩子在這種“指導”下,要么對涂鴉了無興趣,要么逐漸變成了一架照相機或復印機,機械地反映著周圍的一切。
6、開發想象與創造
即便是孩子有成為畫家的天賦,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美術不是一種模仿的藝術,而是創造的藝術、視覺的藝術。多注重培養孩子對色彩、形狀、構圖、節奏與變化的感覺,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即興涂鴉,充分發揮他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樣,孩子才可以通過他手中畫筆傳達一些靈性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些形似的映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36924.html
相關閱讀:幼兒怎樣學英語更有效?
培養寶寶藝術氣息的6個好方法
給孩子報興趣班要避免的誤區
兒歌是兒童訓練語言的需要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藝術欣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