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好奇心越來越強,有時會問道父母自己是怎么來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會便一些故事說是魔法變的等等。其實,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給孩子進行性教育。
弗洛伊德的理論不都絕對正確,但是有關“戀母情結”與“戀父情結”,有時看起來還是有些道理的。就像我們會突然發現,三四歲的孩子開始尤其地喜歡父母中與自己性別相異的那一位。
一、成為爸爸或媽媽——獨立人格,自我定位
“當丈夫夸我穿新買的裙子很漂亮時,我們的小女兒突然沖回房間,換上了她最喜歡的長褲。表姐家的小外甥,總在他爸爸出差回來的時候,跑到洗手間把媽媽的口紅藏起來……”
德國的兒童心理學家Pieper夫婦認為:“孩子是在認真地對待他所面臨的‘競爭’的,在他們的小腦袋里,他和爸爸或她和媽媽之間沒有區別,他們或她們是平等的‘競爭對手’。”
從3歲開始,孩子的知覺意識開始得到飛速的發展,他們開始學會將自己的感覺和其他人的感受區分開來。他們將自己看做是一個獨立的人,同時,也開始真正地第一次把爸爸、媽媽當作有自己需要的人。因此,孩子會自覺地改變與父母親近的方式和愛他們的方式——這個時候,他們會有意識地做一些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情,而不再總是無所顧忌地率性而為。
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自我定位。他們希望自己成為任何可能成為的人,比如公共汽車上的司機、站在馬路當中的警察,或者賣冰激凌的阿姨。當然,孩子最最想成為的,是“爸爸”或“媽媽”。這種愿望在孩子3~6歲時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根據這一點解釋出孩子很多謎一樣的行為)。
二、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浪漫期的敏感
如果說兒子的“戀母情結”沒有給我帶來享受,那是撒謊。他會對我說的每個笑話都發自內心地大笑,他會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我喜歡你,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媽媽。”
Pieper夫婦指出:“在‘俄狄浦斯’階段,孩子會對父母中異性的一方產生浪漫的感覺。當然,他們不會真去追求浪漫的關系,但他們會出于一種特別的好感,而產生一些占有欲。于是,按照弗洛伊德的概念,孩子與同性別家長的競爭幾乎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
浪漫期的孩子對來自別人的評價特別敏感,在他們被置疑的時候,會強烈地感到被誤解,因而更加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度過了幼年的自我中心期,逐漸開始按照他們想像中令父母滿意的方式去做事情,因此,他們特別在乎來自外界的眼光。比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有很強的被承認的需求。3歲的美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個特別可愛的孩子!”4歲半的豐豐最愛告訴大家,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守門員。如果有人反駁他說:“你還要長大些才是呢!” 他就一定會哭著罵你是笨蛋。
因此,如果家長對于這些浪漫期的小家伙能多一些信任,他們就真的能表現得更好。兒童心理學家也指出,浪漫期的孩子經常生活在知行不統一的沖突中,比如他們仍然無法避免尿床或者咬指甲等等。這些矛盾使得這個階段的孩子更加敏感,而且有時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體貼、更加細心,才能幫助孩子們逐漸度過浪漫期的敏感。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56673.html
相關閱讀:小孩愛玩“小雞雞”怎么辦 父母該如何糾正
如何與孩子談論性問題
肛欲期的表現有哪些
專家認為性教育應始于5歲
“性早熟”有哪些異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