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表達不該只著重技巧方面,懂得口語表達的藝術,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孩子在學習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加以提醒,很容易出現搶話、不禮貌、言不及義、動作夸張等4種狀況出現,家長該如何介入指導呢?
錯誤1:搶話&插話
現在的家長都知道要尊重孩子,但是卻經常忘記教育孩子也要尊重別人,因此當孩子搶話、插嘴時,就可以趁機來個機會教育。
當孩子搶話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對不起,媽媽等一下再聽你說,請等一等”,這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但儲?提醒家長,讓孩子等待的時間不要太久,以免自己最后忘了這件事,反而會得到反面效果。
錯誤2:缺乏禮貌&負面性話語
禮貌是建立人際關系的基石,因此當孩子七八個月大開始會點頭的時候,就可以叫他用點頭來打招呼、說謝謝。長大之后,除了要求孩子逢人就要打招呼之外,更要讓孩子把“請、謝謝、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
此外,讓孩子了解哪些話會傷害別人,例如,“我討厭你、你好丑、你好胖”等,也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們很難禁止孩子說這些話,但是讓他知道別人聽了這些話會難過,有助于他去體諒別人的心情。
錯誤3:言不及義&說話沒重點
當孩子有這類問題時,最需要的是家長耐心引導,并提醒孩子內容的重點在哪里。有機會就讓孩子多練習,這樣才能進步,但切記不要責備孩子。
錯誤4:聲音大&肢體動作過于夸張
有些孩子一緊張或者別人不理他時,就會不知不覺地加大肢體動作、聲音也會隨之提高,企圖引起別人的注意。此時最好讓孩子知道,你已經注意到他的需要了,然后適時地告訴孩子,聲音太大會讓別人不舒服的,并試著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音量和肢體動作。
落實在生活教育中
要增強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無法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時間和耐性來培養的。此外,應該要落實到生活中,把握機會教育,因為家長的指導和鼓勵,是孩子增強口語能力的重要條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68178.html
相關閱讀:家有男孩,如何養更出色?
幼兒閱讀內容應簡潔淺白
孩子學新事物家長應耐心
我家有個乖苗苗
幼兒學國學要“學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