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當心,凡是有益于兒童的事情,都應該使得他們快快樂樂地去做,在他們對于甲件事情還沒有做厭以前,我們便應該及時設法,使他們改做別件有益的事情。……至少也要在沒有感到疲倦,沒有十分做厭以前就放手,使他們再想回頭去做,如同再想回到一件使他們得到消遣的快樂事情一樣。
洛克《教育漫話》
興趣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興趣是人認識探究事物的積極的心理傾向。孩子一旦對某個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熱心或專注于這個事物的探索。如果這種探索恰好是社會所需要的,能夠成為孩子未來的職業,孩子就極易在這個領域中成功。
因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重在發現、尊重和引導孩子的興趣
對于興趣,我們有一個不確切的提法——培養興趣,但在實際上,可以培養起來的興趣微乎其微。
父母和教育者更多的任務是,發現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引導孩子的興趣,將他們無益的興趣逐步淡化,而把有益的興趣引導到能夠成就個人價值的方面。
玩可以發現和培養興趣
玩,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工作。我們只是覺得他們在玩時很投入、很快樂,似乎隨心所欲,其實,他們只是把嚴肅的目的與快樂的情緒結合起來。我們只注意了孩子玩時的快樂,而忽視了他們玩時要達到的目的。 3 4 后1頁
你會發現,孩子往往對玩一類游戲有特別的興趣,這實際上就反映了他們在他所能涉及的領域的興趣愛好。
美國的萊特兄弟,在童年時就對鳥兒的飛行產生了興趣,他們便用橡皮筋作動力,讓一個小玩具“飛”上了天。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最終把第一架飛機送上了藍天,使用的就是他們在幼時所設想的螺旋槳。
德國的布勞恩,小時候玩得更過分。他把6個大爆竹綁在一輛小輪車的尾部,然后點燃爆竹,只見車子“拖”著6條噴火的尾巴,像箭一樣向前沖去。
就在布勞恩大喊“成功了”的時候,警察卻以“破壞公共秩序”的名義將他抓了起來。
而布勞恩就是從這些玩耍當中逐步發展,最后發明了火箭和噴氣式飛機,被稱為“現代航天之父”。
當孩子去拆除一件東西,我們第一反映幾乎都是大聲一喊——住手!留給孩子的可能是委屈和恐懼。漸漸的,孩子變成了我們眼中的“小乖乖”。這是好事嗎?肯定不是。
小明曾經因為把透明膠帶撕得到處都是而受過媽媽的訓斥,曾經因為把一個紙盒子撕得亂七八糟而遭受媽媽的批評?墒怯幸惶欤贸鲇媚z帶和紙殼做的手鏈和項鏈,拿出用紙殼做的手槍。媽媽終于明白,不要遏制孩子去搞“破壞”,不要強制孩子按照我們大人的思維去活動,多給他們一些自己的空間,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世界,多聽一聽他們自己“創造”的故事。
因此,我們要知道,玩是兒童的天性,也是他成長的途徑。他們在玩中發展眼、鼻、手、腳等感官功能,立體地理解知識和世界,促進心智和體能發展。孩子愛玩的東西大多與他的興趣有關,父母們若想了解孩子的興趣,可以先去了解他們在玩什么,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幫助孩子。當然,孩子是需要指導的,從安全和社會規則出發,還要告訴孩子,那些活動不能玩,在玩中必須遵守那些規則等等。 3 4 后1頁
不能用自己的愛好和名利目的來定義孩子的興趣
家長習慣于按自己的喜好行事,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有的家長甚至不想知道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味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制性的管教孩子。這樣做,要么事倍功半,難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要么抹殺了孩子創造的天性,孩子難以在他喜歡的領域得到發揮;也有的會形成人生悲劇。
一位母親為了讓孩子高雅起來,為4歲半的女兒買了一架鋼琴,請了老師教女兒。
在母親的監督下,孩子每天堅持練習,稍有疏忽就遭到母親的責罵。但事與愿違,不僅沒有培養出女兒對鋼琴的興趣,反而增強她對鋼琴的厭惡。一天,母親領著女兒過馬路,女兒說,“汽車汽車快快來,把媽媽軋死吧!”母親吃驚地問女兒,“你為什么希望媽媽死掉?”女兒天真地說,“那樣我就不用練琴了”。
在幼兒甚至中小學時期,重在全面發展,而不必過分突出興趣
盡管興趣對于孩子的發展是重要的,但在幼兒和童年時期,孩子接觸的領域畢竟有限。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難以真正通過選擇興趣而最終選擇他們的職業。所以,在幼兒和中小學時期,我們應該更多地幫助孩子全面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廣闊,他們會在更廣泛的領域選擇他們的興趣和他們最終的發展方向。
父母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
父母往往將兒女視為自己成就的完成者,希望為自己爭光,因此往往寄于很高的期望。但是,如果這種期望過高,孩子很難達到,就會屢遭失敗,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就容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
父母對孩子發展所確立的標準要適當,要考慮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不能主觀地總用過高標準去要求孩子。否則,父母的這些期望就不會達到,就像我們成人一樣——我們的許多理想不是也沒有達到嗎?但成人往往并不愿意指責自己,而習慣于指責孩子。 3 4 后1頁
家長還應該知道,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快,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或曲折的過程。孩子做事總是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做得好的,這是發展規律,要求過高、過急都不利于孩子的發展。
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的期望往往會隨著兒女的成長而逐步提高,直到孩子完不成為止。
另外,成人的過多過煩的期望訴說,會讓孩子一直處于為實現父母期望的焦慮之中,代替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主動發展。
我們也必須知道,不切實際的期望,會給孩子帶來過多的壓力,會讓他們失去生活的興趣,會讓孩子最終自卑和讓家長最后失望,最終摔慘的不僅是父母,更是孩子。
世界上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主要得益于個人興趣、導師指教和社會機遇,與父母的高標準要求沒有多大關系。 3 4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68188.html
相關閱讀:我家有個乖苗苗
幼兒閱讀內容應簡潔淺白
家有男孩,如何養更出色?
幼兒學國學要“學之有道”
孩子學新事物家長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