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圖畫書在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首先選擇畫面大、角色少、色彩鮮艷的圖書作為孩子的閱讀材料。同時,把閱讀活動的目標定位于通過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讓兒童能用簡單的語言復述或講述故事情節。整個閱讀活動過程,我們通過“五環節”來架構,將幼兒從一個被動閱讀者,轉變為具有主動閱讀興趣的孩子。
環節一:引導傾聽,激發閱讀興趣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且善于傾聽才能理解語言。作為閱讀活動第一步——傾聽,我們著眼于激發興趣,即采用各種方法讓孩子傾聽,進而對故事產生興趣。
1.先玩后聽:故事《小貓釣魚》中有許多角色:小貓、青蛙、烏龜、小雞、小鴨,活動前,先找來長毛絨做的這些小動物玩具,讓孩子們把玩,當孩子對這些玩具熟悉以后,再告訴孩子們有一個有關這些小動物的好聽的故事,吸引孩子們注意傾聽。
2.先看后聽:在閱讀《我上托兒所》這則故事時,先出示圖畫書中一幅畫面,來吸引孩子注意傾聽,還根據故事的內容設計情景,如用木偶表演吸引孩子聽故事。豐富的方法激發了孩子通過傾聽閱讀故事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傾聽習慣。
環節二:聽看結合,了解故事情節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我們將小圖書放大做成教具,讓幼兒邊聽家長講故事,邊看圖書。我們還將原畫掃描進電腦并配音,讓幼兒像看小電影一樣閱讀圖畫書。
環節三:看看講講,引發幼兒表達
在聽和看中了解故事情節以后,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與寶寶交流,圍繞圖畫書的內容提些問題,如“故事中誰和誰是好朋友?”“小鳥的朋友是誰?”這樣既可了解孩子聽故事的效果,也利于發現寶寶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環節四:圖文對應,加深幼兒理解
在這個環節中,家長要求寶寶能夠在畫面和故事情節之間找到對應,如在閱讀圖書《拉小車》時,當念到“拉小車,小姑娘拉來什么?拉來小魚,給貓吃”時,要求孩子尋找到相應的畫面。將故事情節與畫面相對應,有助于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同時,也能促使幼兒產生會看書、能讀故事的欣喜之情。
環節五:復述講述,鼓勵多元表達
在閱讀活動的結束階段,家長允許寶寶自主選擇多種形式來復述或講述故事,鼓勵多元表達。如幼兒可以用看小電影的方法來講述故事,也可以邊翻圖書邊講故事,還可以和老師一起邊問邊答,復述故事。
作為閱讀活動的延伸,還可以臨摹圖畫書中的形象或畫面,做成各種小玩具,放在家中,讓寶寶玩玩、講講,以此鞏固幼兒的閱讀效果,引發幼兒進一步的學習興趣。
事實證明,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幼兒聽、看、說的能力大大提高。他們思維敏捷、語言流暢、敢于表達、善于交流,各方面能力較其他同齡孩子有較大的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87016.html
相關閱讀:幼兒學國學要“學之有道”
我家有個乖苗苗
幼兒閱讀內容應簡潔淺白
家有男孩,如何養更出色?
孩子學新事物家長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