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音樂“前能力”初期表現
新生兒可以很快地利用胎兒期積累起來的各種聲音經驗,去探索周圍的聲音世界。在降生幾分鐘后,新生兒就有聽覺反應;2-3天就能對不同的音色建立起條件反射;5天就能辨別聲音的位置,聽見聲音能完全停止他的動作,表現出聽覺集中的現象。到了三個月,嬰兒就能認出母親或其他直接護理人的聲音。快到四個月時,嬰兒會用腳或手去碰擊那些能產生令人愉快聲音的玩具。
寶寶音樂“前能力”第二階段
4-18個月是嬰兒音樂“前能力”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這時,嬰兒的咿呀學語聲逐漸增多,發音能力也在父母對他的說話和歌唱過程中不斷得到激發。6個月以后的嬰兒幾乎可以像成年人一樣去聽音樂和關心各種聲音。1歲多的孩子能準確地分清聲源,迅速地分辨出差別較小的不同聲音。
寶寶音樂“前能力”咿咿學唱期
到了1歲半,幼兒的語言發展進入到“咿咿學唱期”,幼兒的音樂生活便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轉折。他們開始獨自發出探測各種小停頓的點狀音的序列,還能發明一些難以記錄的自發歌曲,過不久又開始發出從周圍熟悉的歌曲中聽來的小片斷或獨特的旋律短句,這便是幼兒歌唱與節奏活動的正式開端。
寶寶音樂“前能力”熱愛音樂期
發展較快的2-3歲的孩子能模仿歌曲中較長的旋律片斷,并開始嘗試伴隨音樂“跳舞”。他們會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自發地點頭、跳躍、轉圈、搖擺等。在進行一些他們所喜愛的音樂游戲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明顯增加,并能安靜地坐著或躺著傾聽音樂,每次都能持續幾分鐘。從這一階段開始,幼兒逐漸開始對真實的樂器發生興趣。
其實,開發寶寶音樂“前能力”并不難,你不必是一位音樂家,也沒有必要請一支弦樂團到家里演奏給寶寶聽,只要每天對肚子里或搖籃里的寶寶哼唱一首搖籃曲,寶寶就能聽到你滿注的愛意,而寶寶的大腦在歌聲的激發下也會變得更加聰明。不僅如此,媽媽唱歌還可以讓心情變得愉悅,這種愉快的心情會直接影響到胎兒或寶寶,有利于寶寶的成長,可謂一舉多得。
嬰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境刺激和教育的影響,經常給胎兒或嬰幼兒唱兒歌、搖籃曲等,能更好地激發他(她)們身上的音樂潛能,使這種嬌嫩的藝術潛質充分發揮出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88241.html
相關閱讀:幼兒怎樣學英語更有效?
給孩子報興趣班要避免的誤區
培養寶寶藝術氣息的6個好方法
兒歌是兒童訓練語言的需要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藝術欣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