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性。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對教育性特別強調。兒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絲來作譬喻,說它:“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由于兒童的年齡特征,使其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兒童文學特別注意教育性。
2、形象性。
抽象的說教是兒童不容易也不樂意接受的。對兒童進行教育要借助各種各樣的生動形象;兒童年齡越小,越依賴于形象化的手段。兒童小說要求和戲劇一樣富于動作性,更多的以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兒童詩需要更多的“比”、“興”,以加強形象性。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要有聲有色,娓娓動聽。兒童文學應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創造出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來。
3、趣味性。
兒童知識、生活經驗不豐富,理解力薄弱,對那些復雜的整理不易理解,對成人的生活經驗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難以體會。他們對于自己沒有興趣的內容就不喜歡看,甚至不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在輕松愉快地說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們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啟示。
4、故事性。
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要求結構單純,情節緊湊、生動。強調故事性,并不是單純追求情節離奇,不從生活出發,不寫人,只寫事。兒童文學主要是寫人,刻畫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動物、植物,甚至無生物。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論寫人還是寫其他東西,他們的思想、性格都要著重借助故事情節表現出來,不宜多用靜止的冗長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
5、知識性。
兒童文學作品中應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以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滿足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89092.html
相關閱讀: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