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 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英文簡稱MI)來看,每個幼兒天生都應該是個音樂家,每個幼兒都喜歡在音樂中暢游,幼兒是與音樂最親近的人群之一。 音樂又是實踐的、表現的藝術,根據MI的論述,所謂音樂智能,是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它允許人們能對聲音的意義加以創造、溝通與理解,主要包括了對節奏、音調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為此,我們在音樂活動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創設多元音樂氛圍,培養靈敏的音樂感受。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優美的音樂環境能陶冶幼兒愛音樂的情操,促進幼兒優秀品質、高尚情操的形成。
二、開設多元游戲活動,發展自由的音樂想象。 一位瑞士心理學家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人的幼年期是生命力最活躍的成長期,也是接受音樂教育的最佳期。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主張,幼兒音樂教育應該從幼兒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讓幼兒在玩樂中學習音樂,寓學習于游戲玩耍之中。幼兒的生活以游戲為重心,常在游戲中以最純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現自我、抒發情緒,發揮想象力。
三、依托多元教育媒體,積累豐富的音樂經驗。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得家庭中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影視,碟機等,它能開闊幼兒的視野,拓展音樂文化范疇,可以讓幼兒獲得古今中外各種音樂的熏染,也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音樂的乳汁哺育著幼兒天真爛漫、活潑愉快地成長,它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更強的求知欲、更敏銳的觀察力、更豐富的想象力和更活躍的創造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96429.html
相關閱讀:你剝奪了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了嗎
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怎樣對待早熟的孩子
家長18種做法毀掉孩子自尊
你會吸引孩子和你說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