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生活壓力過大,而這時候心理問題往往顯現出來,而目前越來越多的壓力傾向于未成年人,甚至剛剛步入社會的兒童。近日,記者從天空心理咨詢室獲悉,6到10歲兒童心理問題明顯增多,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和障礙,在調查中顯示,22%的孩子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專家王志輝老師介紹,兒童的心理問題重點體現在人際交往上,6到10歲的孩子正是剛剛步入社會的,他的心理也是對于社會接受和排斥的反映。
案例:7歲男童厭學學校變成監獄
7歲的小明(化名)去年暑假過后上了小學,才半年不到的時間,小明媽媽察覺到他的異樣反映,“起初他還很喜歡去學校,也經常放學后和同學一起玩,差不多三四個月后,發現他有些懼怕學校,尤其是考試前后,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痛,用各種理由逃離學校。”小明媽媽說,“他小時候也沒有鬧著不去幼兒園,問他學校發生了什么事情,他也閉口不談。”
天空心理咨詢室的專家王志輝老師介紹,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在人際關系上不能很好的處理。“我和小明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并不是懼怕考試,而是懼怕考試后的公布結果,如果成績優秀,他會很高興,要是稍微差一些,他會很難接受。”王老師介紹,“現在的孩子呈現出一個共同點就是無法接受批評,在他沒接觸社會之前,被父母長輩捧在手心里,而到了學校后,開始被批評,被糾正,這時,孩子的心理開始出現排斥性。”
調查:一半以上孩子存在心理問題22%的孩子心理問題較嚴重
沙盤游戲治療是目前國際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在一些學校和幼兒園,它被廣泛應用于兒童的心理教育與心理治療,隸屬于市團市委的天津市少年社會體驗中心為686名6到10歲的兒童進行了沙盤游戲測試,測試結果中,大部分的孩子都選擇自己的沙盤人生為自然的、和諧的、家庭的,而22%的孩子卻以戰爭為主題。王志輝老師解析到,雖然是游戲性質的測試,但能看出孩子們內心世界真正想的東西。
家庭、自然、社會主題都是孩子對于自身生活的自然反應,越小的孩子可能選擇家庭主題的比例越大些。“往往選擇戰爭主題的孩子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王老師說。這樣的孩子在心理上是存在沖突的,甚至連自己都不清楚沖突在哪里,“也許是上學過程中的發生的沖突,也許是和同學老師關系的沖突,這些都影響著孩子的內心的成長。”據王老師多年的經驗稱,很多孩子利用惡作劇方式將自己的情緒反映出來,這些是能被大人所發現的,但更多的孩子憋在心里不說,或是說不出來,家長就難以捉摸了。
解析:人際交往舉足輕重家長教育要講方式
對孩子來講,人際交往是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從幼年起,孩子就會有強烈的尋找伙伴的傾向,這也是合群性的一種反映。只有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個性、情緒情感、智力等方面的發展。據王志輝老師介紹,獨生子女在人際交往上都存在迷惑,“好多孩子愿意走近別人,但又怕不被接納,同樣也希望別人走近自己,但又不知道要怎樣去接納別人,在這種矛盾中,孩子們的心理出現問題,在行為上也會體現,好比厭學。”王老師說。
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問題多半來源于家庭的教育,家長常常把自己認為的“是與非”教給孩子,讓孩子原封不動的照做,孩子的世界是家長不能體會的,這樣的逼迫會給孩子造成困擾。“我曾經接觸過的家長中,大多數讓孩子結交學習好的朋友,遠離學習差的,這幾乎是家長們的一貫想法,但是孩子是否愿意,學習好的是否又和自己的孩子合得來呢?這只是家長的一廂情愿而已。”王老師說。
王老師給家長忠告,在孩子小時候要懂得尊重他,尊重他的意愿,能夠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家長年紀大,社會經驗豐富,就一味的起決定性作用。“用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來代替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厭煩的情緒,甚至不愿意在和家長傾訴。”王老師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12854.html
相關閱讀: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