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專門供給孩子游戲的物品和材料。玩具是孩子接觸最多,也是孩子最喜歡的物品。玩具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有影響,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也同樣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但是我們許多家長在為孩子購買玩具時,往往只注意玩具的生理衛生要求(如,無毒性、無傷害性等),而沒有注意到玩具的心理衛生要求。其實,玩具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也是有很大影響的,對玩具的不當選擇,就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那么,我們在為孩子選購玩具時,應該注意哪些心理衛生要求呢?
我認為,我們在為孩子選購玩具時,應該注意以下心理衛生要求:
一、給孩子買的玩具,要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
孩子各方面的素質是在活動中得以發展的,而游戲是幼兒期的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玩具則是孩子游戲的物質基礎,它對孩子的游戲具有導向功能--從這種意義上講,孩子有什么樣的玩具,他就有什么樣的游戲(活動),然后就有什么樣的發展。而每種玩具都它特定的“發展功能”,比如,有的智力玩具主要是用于發展孩子智力的,體育玩具主要是用于發展孩子體能,增強其體質的等等。因此,為了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發展,我們一定要注意根據“全面發展性原則”,為孩子購買具有各種各樣“發展功能”的玩具,以便能更好地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
正是基于上述認識,我們主張,為孩子購買的玩具不應過于拘泥于玩具的“性別”分類(如一般我們會為男孩購買槍、車、炮、劍之類,為女孩購買的往往是布娃娃、小動物等),而應讓孩子適當玩一些“異性玩具”,如男孩也可以玩小動物、布娃娃,女孩也可以玩槍、車之類。因為同情心、細心也是男孩今后發展必需的一種品質,勇敢、好動更是現代女性必需的一種品質,而且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中性度”的人更具有創造性。
二、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玩具
有人認為,玩具是孩子的良師,是孩子的益友。其實,這一觀點并不完全正確。對于某個孩子來說某種玩具可能是良師,是益友;而對另一個不同性格的孩子來說,則可能是庸師,是損友。比如,積木、積塑、棋類、串珠等需要“靜心”的玩具,對于坐不住,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來說,多玩它們,有利于培養孩子毅力和注意的堅持性;而這些玩具,對于那些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來說,更容易令他們沉迷于此,而失去許多與人交往的機會,孩子越是沉迷于此,他們就越發變得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
所以說,我們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除了要注意它們的一般發展功能外,還要注意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適合于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玩具。比如,給內向的孩子買特別好的玩具,讓其有資本吸引其他幼兒,并從中獲得與人交往、分享的快樂。又如給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動態的玩具,如慣性玩具、聲控玩具等,讓他們在輕松、自由、不受壓制的游戲氛圍中追逐汽車、飛機、坦克,踏著童車四處轉,并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游戲的樂趣有效地調動著這些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產生愉快和自信的體驗,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三、不要為孩子購買過多的玩具
許多家長認為,玩具越多,對孩子的發展越好。所以在購買玩具方面很舍得投資--只要孩子喜歡,再貴重的玩具都可以為他買下--即使手頭很緊,省吃儉用也要為孩子買下他心愛的玩具……
但研究表明,孩子同時擁有過多的玩具,不但對其心理發展沒有多少益處,相反還有害處--過多的玩具會使孩子容易養成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做事不認真、不細致的習慣以及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等不良性格;同時,過多的玩具,還會使孩子養成浪費的習性,不知愛惜玩具,隨意把玩具弄壞再要新的,嚴重者還會使孩子養成玩具“破壞癖”。
相反,玩具適當地少,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學會專心,同時也有利于孩子研究舊玩具的新玩法,有利于充分挖掘玩具的潛在教育功能;另外,玩具稍嫌不足時,孩子就會努力創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玩具,這將有利于孩子能力,特別是創造力的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27431.html
相關閱讀: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