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培養還是尊重,能力應該怎樣才能變強大?在教育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總是會思考這兩個問題。
發現孩子的長處,對于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要給予支持,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符合兒童心理的教育觀點,可是,這樣想其實是走進了誤區。
誤區一、對孩子興趣和能力的理解,有時候有著天賦的想法,覺得孩子的興趣主要是個體的特質,只能尊重。
誤區二、對孩子長處的理解,有時候帶有主觀意識,把那些自己理解的“長處”和特長、專長聯系在一起。
但是,孩子其實是在不斷發展的。在他們身上其實存在著各種各樣能力的胚芽,可能會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是催生孩子能力的胚芽,還是掐死在搖籃里面,通常情況下取絕于父母的兒童觀。
孩子對一些事物產生興趣,其實是不被爸爸媽媽所知的正強化、一種成功體驗所引導,反之,孩子對一些事物沒有興趣,其實是不被爸爸媽媽所知的負強化、是遇到失敗以后產生的心態。
興趣是培養的,爸爸媽媽不但要去尊重孩子已經有的興趣,同時還要去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讓孩子獲得成功,這樣孩子就有了更多的信心,就會有更大的興趣,這是培養興趣的要旨。但是,有時候強制孩子、或者要求太高導致孩子完成不了的話,那么產生的結果就是造成孩子興趣泯滅。
興趣是能力發展最根本的動力,孩子現在就像一張白紙,有著很多的潛力,不管是運動、言語,還是繪畫、音樂,孩子都能夠做的很好,孩子的長處或短處一般情況下是環境與教育的結果,所以爸爸媽媽不要抓著孩子的長處不放,要學會重視孩子發展的各個方面,對于一些能力要進行開發,促使孩子全面高質量地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35896.html
相關閱讀:培養寶寶藝術氣息的6個好方法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藝術欣賞的能力
兒歌是兒童訓練語言的需要
幼兒怎樣學英語更有效?
給孩子報興趣班要避免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