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鹽城:教育專家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把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來源:人民網-江南時報】
  本報訊 (通訊員 徐銳劉文佳)“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第一次來例假,卻不好意思和爺爺說”,鹽城市阜寧縣三年級女生小麗悄悄地這樣告訴南京師大的一位心理咨詢老師。7月中旬,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由教授、專家帶隊,組織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120余名,分赴宿遷、鹽城、揚州、無錫等地區農村,開展了一系列以廣場咨詢、調查問卷、心理量表自測等互動形式為主要內容的“放飛心靈,關注成長”為主題的農村兒童心理咨詢調研活動。

  據咨詢記錄和調研結果顯示:87.6%的農村孩子認為他們“成長的煩惱”無處傾訴,而現行農村中、小學生理、心理教育體系得到學生的認可度僅為34.8%。此外,調查數據還顯示,蘇南農村、經濟發達地區兒童在心理認知、心理養成和傾訴滿足度等指標上明顯高于蘇北及經濟落后地區兒童;而父母為城市打工者或夫妻異地工作的“留守兒童”群體的上述指標滿足程度最低。

  對此,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南師大教科院繆建東教授呼吁:“農村教育不僅僅為了擺脫經濟貧窮!”他認為,目前我國農村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著滿足度較低、地區性失衡等現象,這是由經濟因素衍伸出的教育新問題。一些農村發展相對滯后,特定的經濟條件和文化水平等因素讓教師和學生中“一切為了跳出農門”的教育觀大行其道,特別是一些蘇北地區的“名!鄙龑W率遠遠高于蘇南,而在心理教育體系構建上卻普遍師資投入不足,教育方式簡單空洞,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最起碼的受教需要。同時“重功利、輕人格”的農村家庭教育也應該引起關注,許多農村家長和孩子之間親情感缺失,感情交流淡漠,特別是“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涌現出很多“隔代撫養”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公辦教育的歧視排斥以及對家庭中其他成員的陌生感而面對更多的心理問題。

  繆教授最后說:“這一切問題的解決,有賴于適合農村教育環境和教育特點的兒童心理教育體系的及早構建和實施!边@其中應該包括對農村兒童特別是“流動兒童”的知識、經驗和文化差異的充分了解和尊重,平等、友善、和諧的心理教育環境的營造,以及拓寬教育形式、增加基金扶助、志愿者心理扶助等配套措施建設等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55832.html

相關閱讀: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