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幼兒時期模仿是小孩子的最大愛好,許多的小朋友常常愛模仿別人的動作或是穿?等等,尤其是對異性的模仿,有的時候往往讓父母不知道應該怎么做,以下就讓我們來具體的看下吧!
案例:玲玲今年2歲,平時膽子很小,尤其到了晚上,媽媽如果在她沒有睡著前離開了她的房間或是關了燈,就會嚇得大哭起來。媽媽總對她說,要學男孩那樣勇敢點。
玲玲發現經常來她家玩的隔壁小哥哥,膽子確實比她大,但他沒有小辮。玲玲便以為,只要自己把頭發剪短了,就會成男孩,膽子自然就會大起來。一天,她天真地對媽媽說要剪掉自己的小辮,并且要把頭發剪得跟那小哥哥一樣,很短很短,自己就一定會勇敢的。媽媽聽后真是哭笑不得。
性別差異:后天逐漸加大
專家們曾經一度認為,是男性和女性激素“構成”了大腦。但是通過對未出生的老鼠大腦進行的研究發現,在激素起作用之前,男性和女性基因在數量和類型上就存在差別。但那并不意味著男女之間的差別就此成為定數,加拿大有關研究發現,男孩生來就比女孩活躍,這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以及其他社會因素也在不斷地鼓勵并加大這種差別。
提示:男孩的大腦要稍稍大于女孩,但女孩左右腦之間的聯系卻更為緊密。兩種性別都能夠有效地利用大腦的不同部分,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存在不同的學習方式。女孩的語言能力、感官發展以及認知能力會發育得更快些,男孩發育稍晚,但在涉及某些視覺和空間感方面要超越女孩。親子網
男孩女孩:各有模仿對象
通常,孩子都特別喜歡模仿自己的父母,這也有助于他們了解什么是男孩或者女孩應該做的。女孩可能會學媽媽,在她的玩具廚房里玩得不亦樂乎;而男孩通常更喜歡那些玩具槍、單雙杠等,或是學父親的說話語氣和處事方式。他們喜歡別人稱他們為“大男人”和“勇敢的小伙子”等。當然,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這兩種性別角色的模仿,也可能會有交換。
提示:如果看到男孩正在穿媽媽的高跟鞋玩,不必感到驚訝。有時孩子只是在模仿一個大人,并不一定是特定的男人或女人。只要孩子喜歡,就不要干涉他玩什么玩具或是游戲。不然,就有可能抑制他們開發各種不同興趣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自然會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樣的衣服或愛做什么事情。
中性玩具:適合此時孩子
孩子在3歲前對自己性別的認識是模糊的,在他們心里,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有些神秘,所以他們會產生好奇,此時他們更在乎按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玩具。如果父母借機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會有效地促進孩子性心理的正常發展。然而,只是按照傳統男女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會限制孩子的學習范圍和途徑,不但會增加孩子在選擇上的麻煩,更有可能會限制了孩子的潛能,以及探索他全面性格特質的機會。
提示:讓孩子慢慢了解性別角色,給他提供一些中性的玩具,讓他們回到最自然本色的一面。父母可以在旁好好地觀察和欣賞孩子所表現的特質和能力,并提供他需要的支持和空間,不要因為是男孩或是女孩而有所差別。親子教育
總結:一般寶寶兩三歲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性別產生好奇的心理,做為家長要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性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以上的文章可以使家長們明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79804.html
相關閱讀:如何與孩子談論性問題
“性早熟”有哪些異常特征
小孩愛玩“小雞雞”怎么辦 父母該如何糾正
肛欲期的表現有哪些
專家認為性教育應始于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