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一個人們并不陌生的字眼,每次都會牽動人心。大地震的經歷遠遠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圍。專家指出,地震中,任何形式的災難都會對兒童心理直接造成傷害。我們更想知道的是,地震對兒童的心理傷害程度到底有多大?究竟該怎樣對經歷了地震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所有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共同反應一般會呈現出害怕將來的災難、對上學失去興趣、行為退化、睡眠失調和畏懼夜晚、害怕與災難有關的自然現象。不同年齡層兒童會呈現出不同的反應:
災后兒童心理會出現的反應
學齡前(1-5歲)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以往所處的安全的世界,因災變而遭受破壞,會特別顯得脆弱,因為他們通常缺乏處理緊急壓力的語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來幫助或安慰他們。因大地震遭遇失去至親、家園摧毀的他們會表現出吸手指頭、尿床、害怕黑暗或動物、黏住父母、畏懼夜晚、大小便失禁,便秘 、說話困難(例如:口吃)。食欲減退或增加。
學齡兒童(5-10歲)
退化行為幾乎是這個年齡層的典型反應,例如在地震中失去親人、失去價值的物品對他們而言是特別難處理的。他們會表現出易怒,哭訴,黏人,在家或學校出現攻擊行為,明顯地與弟弟妹妹競爭父母的注意力,畏懼夜晚、做惡夢、害怕黑暗、逃避上學 ,在同伴中退縮 ,在學校失去興趣或不能專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97188.html
相關閱讀: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家長18種做法毀掉孩子自尊
你剝奪了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了嗎
怎樣對待早熟的孩子
你會吸引孩子和你說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