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打開親子聊天之門的四大法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你會和孩子聊天嗎?當然,這還需要問嗎?那孩子和你說話時,氣氛如何?有說到一半沒話講的情況嗎?你有誤解孩子的時候嗎?或者從孩子那得不到答案的時候?如果有,請看下面的四大親子聊天法則。

第一法則:當孩子提示你“我需要被充分的關注”時,給他100%的關注

地點:超市

情景:幼兒園放學了,媽媽接好樂樂后,一起去超市買菜

樂樂:“今天我們班的明明摔了一跤,都哭了!

媽媽:“哦,你沒摔倒吧?”(一邊挑選樂樂愛吃的西蘭花一邊回答)

樂樂:“沒有,他有一個很大的傷口,流血了。老師帶著他去找醫生了……”

媽媽:“知道了,那你今天在幼兒園學什么了?”(孩子還沒說完,媽媽就打斷了孩子的話)

樂樂:“什么也沒學,我不跟你說了!

問題出在哪?

稍不注意,家長就可能沒領會孩子的意思

顯然媽媽沒有認真聽孩子講話,繼而沒有聽懂孩子的意思,她的忽視導致孩子不再繼續剛才的話題。

孩子都有特別想和家長分享某件事的時刻,只是在家長聽來似乎有些雞毛蒜皮、不著邊際,如果再加上孩子說的時候家長手頭上正忙著,那溝通就更不順暢了。就像案例中,在媽媽看來“只要樂樂沒摔跤,這個話題就結束了”;而在樂樂看來,班上有小朋友摔跤是一件大事,因為“明明哭了、流血了”。樂樂的情緒需要得到安慰,他覺得有必要告訴媽媽,如果媽媽能對樂樂提出的話題表現出更多的關注和興趣,親子間的交流就不會中斷了。

怎么做更好?

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孩子說話時,家長認真傾聽。你也許會說,每天下班回家,有多少事要忙,總不能什么都不做,光聽孩子說吧?其實,你也知道即使手頭上有事在忙,只需分配一部分注意力就足以聽清孩子說的了,關鍵是你有沒有聽進去。

耐心地聽,真心關注孩子所關注的。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打斷他,若時不時地回應“哦,這樣呀”,“嗯,原來如此呀”(發自內心的),相信孩子會說得更起勁,慢慢地你就能領會他的意圖。

第二法則:當孩子提示你“我說的都是我的感受”時,認同他的感受

地點:家中

情景:吃完飯,媽媽在收拾廚房,晨晨在一旁晃來晃去

晨晨:“我不喜歡王老師了!

媽媽:“你怎么會不喜歡王老師呢?王老師不是對你很好嗎?”

晨晨:“我就是不喜歡……”

媽媽:……

問題出在哪?

別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

這樣的對話在家中隨處可見,我們往往從自身的角度來否定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在說一個不太好的感受時。家長在和孩子互動時,往往采用高高在上的態度,而這種說教會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本來想說的話也不說下去了。

怎么做更好呢?

認同孩子的感受

認同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說也許你不同意孩子的說法,但先接受孩子此時此刻的感覺。例如晨晨,他說不喜歡王老師,那么媽媽應該先接受孩子的感受,順從孩子的思路走,“哦,你不喜歡王老師呀,能告訴媽媽你為什么不喜歡嗎?”孩子在得到了家長的認同之后,才會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不喜歡王老師的理由,這樣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第三法則:當你想讓孩子回答你時,要問“對”的問題

地點:放學回家路上

情景:媽媽和東東走在回家的路上

媽媽:“今天你在幼兒園都干什么了?”

東東:“沒干什么!

媽媽:“你們吃什么飯?”

東東:“不記得了。”

問題出在哪?

你問得太籠統了或話題提不起孩子的興趣來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家長想了解孩子的在園生活,費盡力氣后得到的卻是寥寥數語。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需反思自己的提問方式,是不是太籠統了?例如,當你問“都干了什么”時,孩子有限的語言能力和記憶力還不足讓他去組織語言,所以他回答不出來;還有的家長喜歡問“你今天在幼兒園乖嗎”,“乖”對孩子來說是個很抽象的概念,究竟什么樣的行為是乖呢,孩子也不知道;而當你問“吃了什么飯”時,極有可能提不起孩子的興趣來。

怎么做更好呢?

有針對性地問,具體地問

事實上,在你想問孩子時,你需要先做做功課,事先在孩子幼兒園的主題墻上獲知孩子的在園安排和食譜。比如你已經知道老師帶領孩子在戶外活動了,你可以問問他“今天你們在操場做了一個有趣的游戲,對嗎”,當孩子有興趣說下去時,你要通過復述幫助他組織語言,“噢,先是這樣,然后是……”,提高孩子完整地表述一件事情的能力。

第四法則:說得有趣又happy

地點:家中

情景:周末,亮亮在客廳玩積木,媽媽在一旁看著

媽媽:“亮亮,我們來看會兒英語光盤吧?”

亮亮毫不理會,繼續玩積木。

媽媽:“那我們來說說今天上午你去英語興趣班學了些什么吧!

亮亮:“媽媽你好煩人啊!

問題出在哪?

父母的關注點過于狹窄

為什么孩子不喜歡和父母交流呢?這就需要我們回顧一下和孩子的交流內容。你會驚異地發現,原來我們關注的往往都集中在孩子是否吃飽喝好、在幼兒園學了什么、是否聽話等,這樣的對話每天重復,哎呦,不被煩死才怪呢!上述情景中的媽媽可謂用心良苦,但是又有多少孩子喜歡這樣的關懷呢?

怎么做更好?

擴展親子對話的內容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心智成熟、視野擴大,家長需拓寬聊天的廣度與寬度,減少單純地下命令、要求孩子執行的話語。豐富的親子對話是孩子精神世界的養料,當你和孩子讀完一本故事書時,不妨聊聊書中的主人公;當你和孩子看完一個動畫片時,不妨和孩子一起天馬行空地想象,如果“我是那個主人公我會怎樣”;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吹!保豢傊掝}可以是比較嚴肅的,也可以是輕松搞笑的。隨著話題的豐富,你和孩子可聊的才會越來越多,而你們的聊天時間將成為寶貴的親密時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721645.html

相關閱讀:家長18種做法毀掉孩子自尊
你會吸引孩子和你說話嗎
怎樣對待早熟的孩子
你剝奪了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了嗎
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