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很多家長都是想早早的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或者早教中心,讓孩子在更早的時候接受初期幼兒教育,但是家長萬萬沒想到的是:
“你家孩子在讀哪家早教?學了什么?有啥教學特色?”這是不少0-3歲孩子父母見面必聊的話題。
喻小姐幾乎聽遍了長沙每一家早教中心的體驗課,她說:“別人家寶寶都在學啊,我們當然不能落后,現在的社會競爭多殘酷,至少能求一個心安。”精挑細選之后,她還是不太滿意,因為“班上都是玩具,老師也總是帶著玩游戲,沒見多學幾個字、會兩道算術題”。
從事了十多年早教工作的李景霞說,持類似心態的家長已經踏入了早教誤區。在觀念上,家長們大都能明白身心健康、素質提升才是最重要的,但在實際過程中,很多父母還是會有意無意地看重知識灌輸,過早給孩子造成精神負擔。她遇到過一部分學習能力超前的小朋友,逐漸表現出“不合群”、“口語發展滯后”等現象,很可能是大腦的某些部分被過度刺激導致。她介紹,游戲的作用雖然不像算術、認字那樣立竿見影,但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觀察力、協調能力,這些也是“起跑線”上的制勝因素。親子游戲
“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想玩就玩,就算是玩一攤水、一堆泥巴都行。”吳豐認為,如果3歲的娃娃拿著6歲適用的數學教具,反倒會提前關閉了他的興趣之門。隨著年紀長大,還會出現對學習的逆反、對抗。
總結:記得小時候,6前我們都是在胡同街上瘋跑的孩子,回家隨時能看到媽媽。那現在來說就很“親子”,媽媽會帶著我一起去地里,去山間割草。親子之“愛”遠比早入園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39145.html
相關閱讀:0-3個月寶寶的運動啟蒙
玩玩具,讓寶寶交往能力更進步
如何教寶寶讀書
你曉得如何讓寶寶輕松學數學么
兒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頻發,孩子如何自保(幼兒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