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現在家長普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這就讓他們更加嚴格的管理和教育孩子,希望他們長大后可以成材。其實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環境寬松容易讓孩子養成懶惰的性子,但是過于嚴格又會影響心理的成長,還是那句話,教育要適度才行!
孩子在童年階段,如果父母對其管教得特別嚴厲和苛刻,處處要求孩子循規蹈矩,孩子就會做事非常小心謹慎,生怕做錯了什么事而遭到父母的處罰,久而久之,就易養成追求完美的人格:自我要求嚴格;內心 缺乏安全感;害怕犯錯誤;做事喜歡反復檢查計劃是不是妥當;一旦犯了錯誤,就容易覺得對不起別人,不能原諒自己……
這種人格傾向常常成為強迫性神經癥、焦慮性神經癥、疑病性神經癥等心理障礙的基礎,一旦遇到誘發因素,就容易以心理或軀體疾病的形式表達出來。 因為有時候求助者之所以出現心理疾病,就是因為潛意識告訴求助者,只有生了病才能解脫自己在某件事上的責任、獲得家人的寬容和關注……
孩子為了獲得父母認同,不得不扮演與年齡不相符合的角色,且只有表現良好才能獲得欣賞。因此,他會對自己更加要求嚴格,久而久之,就易形 成追求完美的特質。有一天,撐不住了,就會生病或者出現其他讓人擔心的問題,以此來告訴父母:“我很累,我需要休息,我希望我不好的時候你也能接納我!
專家對孩子千萬不能要求太嚴格,如果從小就把孩子規范得像個小大人一樣,則孩子就會承受不該承受之重,埋下過分追求完美的心理隱患,一旦出現了心理問題,再干預起來就事倍功半了。所以,孩子,一定要讓他們像個孩子,犯點兒小錯沒什么,千萬不能苛求他們,如此他們才能 正常地發展、成長為一個正常的人!
總結: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一點點的讓他學習規矩和做人的道理,這有助于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孩子做錯時指正、勸導,讓他改正,但選擇方式一定要適合。在非原則的事情上可以不要過于嚴格,太早給予壓力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42424.html
相關閱讀:你曉得如何讓寶寶輕松學數學么
如何教寶寶讀書
玩玩具,讓寶寶交往能力更進步
兒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頻發,孩子如何自保(幼兒網編輯)
0-3個月寶寶的運動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