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三維空間、遞增遞減、等差級數
游戲1:變長變短的金箍棒
說起猴哥,孩子們一定會想起他的那根神奇的金箍棒,金箍棒原本是一根“定海神針”,它能夠逐漸變短變細,小到塞到耳朵里,也能逐漸變長變粗,長到頂天立地。這變大變小,也是有一個過程的。為了讓孩子了解金箍棒的奧秘,我們可以制作長短不一的“金箍棒”,和孩子一起游戲。
材料:若干卡紙(廢舊報紙也行)、紅、藍兩色顏料(彩筆也行)
做法:第一步,做10根金箍棒,最短的10厘米長,我們稱之為1號金箍棒,然后是20厘米長的,即為2號金箍棒。以此類推,第10號金箍棒長100厘米。第二步,給這10根金箍棒涂上色。涂色也是有講究的,每10厘米為一段,第一段10厘米涂紅色,第二段10厘米涂上藍色,第三段再涂上紅色。(如圖)
小貼士:金箍棒的基本長度可以根據家里材料的來定,也可以是3厘米、4厘米的倍數。家長把10根金箍棒的“刻度”畫好后,可以將涂色的工作交給孩子去做。孩子在涂色的過程中,會發現紅色與藍色交替變換的規律。
玩法:
(1)將10根大小不一的金箍棒一一鋪在地板上,避免重疊。
(2)家長找出最短的金箍棒,豎著拿起來并大聲說:“這是1號金箍棒!比缓笾鹨荒闷2~10號金箍棒,用同樣的方法示范,并依次擺放在1號金箍棒的一側,注意紅色和紅色對齊,藍色和藍色對齊(如圖)。
(3)家長把10根金箍棒擺好后再打亂,和孩子玩“金箍棒點兵點將”的游戲,家長說:“請把5號金箍棒遞給媽媽!碑敽⒆诱业较鄳慕鸸堪艉,可以點數一下金箍棒上顏色的段數,檢驗一下。孩子熟悉玩法后,家長和孩子互相點兵點將,看誰反應快。
指點迷津:請孩子按長短順序擺放金箍棒,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自由摸索,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會長短的變化。他甚至會發現1號、2號、4號、8號金箍棒長度之間倍數的關系;如果孩子已經接觸過奇偶數了,他會發現1號、3號、5號、7號、9號金箍棒的兩端是紅色,而2號、4號、6號、8號、10號金箍棒一頭是紅色,一頭是藍色。利用金箍棒,孩子還會發現好多數學里的小秘密。
游戲2: 鎮妖塔
每一個天兵天將手里都有自己的法寶,托塔李天王拿著的“鎮妖塔”很厲害,據說還關過孫悟空。能關猴哥的“塔”自然不是普通的“塔”,我們要花一些時間來制作這個兵器(如圖)。
材料:白色卡紙、剪刀、膠水
做法:做10個正方體,邊長從1厘米遞增到10厘米。將一張紙變成一個正方體本身就是一次空間探索,最笨的辦法是畫6個正方形,每個正方形都留出粘貼邊,然后再組裝。爸爸媽媽,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嗎?相信自己能和孩子一起探索出更便利、粘貼次數最少的方法。10個正方體都做好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搭建寶塔了。
玩法:
(1)將10個方塊任意擺放在地上。家長先找出體積最大的方塊,再請孩子選出第二大的方塊,將它放到最大的方塊的正中心。按從大到小的次序,依次壘高,直到把最小的方塊放好。
(2)壘好之后,請孩子觀察,壘得好看嗎,像寶塔嗎?請孩子發現其中的問題,噢,原來放方塊時,每一邊所留的間隔必須相等。調整距離后,再次欣賞寶塔的整體協調感。
(3)問孩子:“要不要試試看?”家長示范如何把塔拆下來,一個個方塊依次取下,放在地上。讓孩子練習2~3遍壘寶塔。
(4)當孩子能夠全神貫注地壘寶塔后,可以探索更多的方法壘寶塔,比如靠著墻邊,對齊方塊的某一邊擺,或者斜著交叉擺。
(5)玩“拆寶塔”的游戲。 先把寶塔壘好,然后請孩子閉上眼睛,媽媽從10個方塊中慢慢抽出1個,將抽出的方塊放在塔旁邊。再請孩子張開眼睛,觀察,猜“這塊方塊是從哪抽出來的”,也可以孩子抽,家長猜。
指點迷津:“鎮妖塔”的游戲中蘊藏著復雜的數學知識。孩子通過動作和觀察,會感受到長、寬、高,等差級數,空間變化,而且還鍛煉了手指的精細動作和專注力。
游戲3:通天梯
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他們曾經足踏通天梯,驚渡黑風口,這個通天梯就厲害了,是一個危崖聳立接云天的地方。
材料:同做“鎮妖塔”的一樣
做法:做10個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的寬都是2厘米,高1厘米,長度由10厘米逐漸遞減到1厘米。
小貼士:經歷了做10個正方體的考驗,爸爸媽媽們能想出妙計來做長方體吧。當然,如果真的覺得麻煩,可以將鞋盒、牙膏盒加以改造來做。
玩法:
(1)向孩子介紹“通天梯”,把這些長方體擺在地上。選出最長的“梯子”,做第一級臺階,再讓孩子比較每一級臺階的長短,找出第二長的臺階,放在第一級臺階上,一端對齊。然后啟發孩子回憶之前金箍棒的玩法,想想接下來該怎么做。
(2)如果孩子沒有按你設想的方法擺長方體,家長用最短的一級“梯子”做標尺,讓孩子比較每一級梯子間的大小差別,最終孩子會發現這也是一個關于“等差級數”的試驗。或者某一天家長裝作無意間把長方體按長度遞減的方式一個挨一個地壘好,最后形成一段階梯,給孩子留下自己觀察發現的空間。
小貼士:可以將“通天梯”和“鎮妖塔”合在一起,做分類、排序的練習,當然還能讓孩子加上別的玩具一起玩,比如造路、搭橋、蓋房子等。從平面到立體,從具體到抽象,是孩子學習的必經之路。
通過《西游記》的錘煉,孩子們已經擁有了“火眼金睛”,當我們帶孩子出門玩,路過一棟建筑時,他就不再是漫不經心地路過,而是看到一個立體的幾何體,甚至連看到一個垃圾桶,都能觀察到垃圾桶有幾個面。這種觀察力的進步是潛移默化的。在玩的過程中不用刻意教孩子認知幾何圖形,比如這是一個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邊長都是一樣的。相信孩子,他在摸索中,會自己體會、發現這些特征。而讓孩子感受遞增遞減的規律,對于培養孩子思維的邏輯性和內在的秩序感都是大有益處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42493.html
相關閱讀:0-3個月寶寶的運動啟蒙
你曉得如何讓寶寶輕松學數學么
如何教寶寶讀書
兒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頻發,孩子如何自保(幼兒網編輯)
玩玩具,讓寶寶交往能力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