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匯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量。
如何讓寶寶更會說話,一定要謹防以下三種錯誤態度。
第一種: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滯后
父母類型:“熱心幫忙”型
犯禁表現:
“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著水瓶,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
犯禁的害處:
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破禁辦法:
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68737.html
相關閱讀: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