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平常心讓你和孩子都快樂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般人總是會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特別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雖然孩子生來并不是一張任人擺布的白紙,但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父母常常希望通過各種手段來開發孩子的智力,發展孩子的潛能。

因此昂貴的早教課和益智產品應運而生。這似乎是一個時代潮流,因為不光是中國父母如此。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父母為3~12歲兒童花費580億美元,比10年前多花170億美元。

雖然大家都說父母愛孩子是無條件的,但是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金融的邏輯》一書的作者陳志武的說法,家庭其實是最小的社會經濟單位,金融交易以人格化的方式在其中進行。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投資,特別是在長期以來社會尚不能為老人提供健全完善的養老保證的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愛和關懷里面,是一定夾雜著對回報的期待的。這種期待,有時是有意識的,有時是潛意識的;可以是物質的,期望兒子發大財或女兒嫁個好人家,也可以是非物質的,比如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既然實質上是經濟關系,那么,當然逃脫不了經濟規律,那就是投入越大,對回報的期望越高。但孩子畢竟不是股票或債券。生命的發展是充滿變數的,孩子是活的,你做足了功課,該花的錢花了,該費的心思費了,孩子卻偏偏有可能不按你的計劃成長。如果你施加太大的壓力,只會影響親子間的關系,打擊孩子的自信,反而影響孩子的發展。

因此,也許我們應該嘗試放棄對高回報的期望,以平常心對待孩子,以平常心做一個父母,讓自己快樂,也讓孩子快樂。所謂成功是別人眼里的,快樂才是自己和孩子每天都要感受到的。有一個快樂的、允許自由發展和探索的成長過程,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減壓措施:

首先,從經濟上考慮清楚自己為什么要養孩子。

為自己制定一個獨立穩妥的養老規劃?纯此闹,你會明白養兒防老的概念肯定是落伍了,因此,你需要把一個“成功”的孩子未來可能帶給你的物質回報從清單上劃掉,可以不妨將孩子的發展目標定得低點,寄希望于他長大不啃老就好。

其次,想想看自己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培養智慧、善良、自信、自尊、勇敢、獨立、負責任、有愛心、有追求、性格開朗等品質都需要你提供一個舒展、平等、充滿愛的環境。如果放棄一味期望孩子出人頭地的念頭,那么這樣的環境和氛圍是不難形成的。

第三,具體到實際操作上,需要你有應對外界壓力的能力。

外界的壓力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小區里孩子家長之間的互相比較。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一點點自我安慰和不當回事的態度會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王家婆婆說:“我家小胖已經會游泳了,你們佳佳怎么還怕水?”你不用為此操心的理由:5歲的孩子不一定就都該學游泳了。飛魚菲爾普斯10歲才開始游泳,而且佳佳現在怕水,未必明年還怕水。

國國媽說:“我給國國報了英語班了,他們都說學英語要從早開始,培養語感……”你不用為此操心的理由:學習第二語言最重要的是有一個語言環境。即使現在孩子ABC說得很流利,但沒有經常性的環境刺激,沒有實際的使用場合,要真正掌握第二語言絕對是件事倍功半的事情;ㄟ@個錢,用這份功夫和精力,倒不如把孩子送到小區的輪滑班劃算,因為平衡和運動能力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跟第二語言一樣重要。

天天媽說:“我們女兒鋼琴過了四級了,你兒子現在什么程度了?”你不用為此操心的理由:全民學鋼琴除了一些家長是想給孩子培養音樂素養之外,更多是為了考級,在進小學和中學的時候額外得分。這當然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對鋼琴感興趣,熱愛音樂的話,跟他講清楚再加把勁考級大概也無可厚非,但如果你的孩子根本對鋼琴不感冒,并且跟你一樣很煩惱每天下午坐在那里練琴的話,考慮一下性價比,即便不學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如果讓孩子彈琴考級是為了將來加分,那一定還有很多別的選擇,不妨挑一個你的孩子感興趣的。

第四,為孩子減壓,把《我的孩子如何考上哈佛》之類的書從書架上取下來。

考上哈佛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一件事。你的孩子如果天資聰穎又努力,機緣也好,那么他也許可以上哈佛,但你仍然沒有必要把讓孩子上哈佛當成一個人生目標到處擺放、時刻提到。要承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尋常人,將要建立尋常的家庭和事業,過尋常的生活。

建立一個過分遠大的目標,是給孩子施加無形的壓力。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的理論,人的自我是通過個體對世界的體驗而形成的。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能力、行為和人格的全部感受和評價。“一個自我概念不準確的人很可能無法適應環境。真實自我(經驗產生的自我)與理想自我(想要成為的自我)之間的差距越大,我們就會越不適應”,從而產生很多心理問題以及失敗感。

當你給一個資質平庸但卻喜歡探索自然或者喜歡運動的孩子立一個遠大理想:考上哈佛,成為金融專家的時候,你可能在給他樹立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理想自我。他最后也許真的上了哈佛,成為日入斗金的銀行家,但他內心滿足、從容、平衡嗎?他如果考不上哈佛,哪怕其實他的工作也不錯,與妻子也很般配,但他會不會在潛意識里一生都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根據羅杰斯的理論,“我們有很大的彈性和能力來成為一個機能完善的人”,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和際遇下長大,“個體的基本趨向都是實現、維持和提高生命力”。因此,“自我實現的趨勢——朝向實現個體本質和實現潛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

因此,歸根結底,我們作為真正關愛孩子的父母所要做的,是擁有一顆平常心,付出一份平常愛,并且觀察孩子、發現他的潛能,在孩子實施他的“自我實現的趨勢”時,為他提供一個寬松的充滿愛的環境,讓他慢慢成長,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95837.html

相關閱讀: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