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談一談國內外教育的公平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農村學子們先天的社會弱勢地位,使得他們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獲取或分配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由于沒有更多獲取資源的機會,他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有可能要重復相同的命運。

  根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城鄉大學生的比例分別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紀80年代,高校中農村生源還占30%以上。也就是說,農村孩子在大學生源中的比例,30年來幾乎下降了近一半。

  那么,究竟是什么把農村的孩子攔到大學校門之外了呢?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已不再是“鳳毛麟角”。但事實卻是他們上高職、上大學的比重下降了。一項研究顯示,隨著學歷的增加,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在城市,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人口的比例分別是農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這些數據很值得我們深思。長久以來,對于許多渴望改變命運的農村家庭來說,教育是改變現狀的一條根本途徑。然而,現實卻給了許多農村家庭以否定的答案,教育不但沒有改變命運,還讓他們的生活止步不前。以承德為例,2008年該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656元,一位學生每年學費需要4000元到6000元,住宿費800元,再加上生活費,每年至少需要10000元左右。這等于說,一個農村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讀一年書,需要家里不吃不喝節約近三年的錢才夠。而畢業后隨之而來的就業難問題,讓他們覺得跟自己的想法有很大出入。于是,勤勞的農民們出于對現實的考量,不得不重新選擇讓自己生活更好的道路。

  除了這一原因,農村大學生比重的下降,擺脫不了城市化的影響。如同隋建國一樣,這些曾經是農村戶籍的學生,在城鎮化過程中,變身成了城鎮居民,此消彼長,比例自然會失衡。再加之農村學子們先天的社會弱勢地位,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獲取或分配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由于沒有更多獲取資源的機會,他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有可能要重復相同的命運。

  培根說:“只要維持公平的教育機會,貧窮就不會變成世襲,就不會世世代代地窮。”任何一項改革措施,都要兼顧到各個群體,特別是教育改革,更需覆蓋到弱勢群體,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知識改變命運”的愿景,才會保證社會正常流動,而不是階層固化。弱勢子弟最需要的是公平,那么,還有更多領域該向他們提供起點公平、機會公平。

  應該說,相對于名校,農村學校的優秀學生集中比例,確實相對要少些,但并不代表沒有優秀學生,如果獲得推薦資格的都是名校,都是城里生,這對非名校生、農村孩子自然不公平。旅美學者薛涌說,在美國,同樣實行推薦制,但他們的推薦值恰恰與我們這里相反,越是在辦學條件差的地方讀書,越能獲得高考加分──“我十幾年前在耶魯讀書時就碰到一個學生,她稱自己住的地方是當地的紅燈區,從小和妓女一起長大,學校里僅有4個白人。這種學生,即使分數稍低些也讓常春藤求之不得。”

  美國名校錄取的游戲規則很清楚:一個從小受了最好的教育、成績和履歷都非常優秀的學生,經常在錄取委員會中受到這樣的質問:既然你已經有了這么多機會,我們學校為什么還要把另一個難得的機會給你?相反,一個各方面都差許多的學生則會被錄取進來。錄取委員會的理由是:看看他這年輕的一生,幾乎什么機會都沒有,好不容易掙扎到現在,離我們的門檻就差那么一點,該輪到他的!事實上,哈佛、耶魯,到弗吉尼亞大學這種一流的州立大學,都主動出擊,投入資源到最窮、最弱勢的階層和地區,說服那些自己也不相信能上這種大學的窮學生申請。

  那些名校本來就站在制高點上,有優質老師、有優質設備,還有無盡的教育投入、政策眷顧,他們是教育資源不均衡下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再把推薦名額分給他們,只會強化教育不公。如果那些偏僻的窮困的學校,被關注少,享受的優質資源少,擁有的機會也少,如果不眷顧他們,他們何以改善命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98948.html

相關閱讀: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