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5大粗動作最能明顯觀察幼兒的發展情況,從中了解其發展順序;此外也可藉由粗大動作來檢視腦神經是否依正常速度發展。陳慧如醫師指出:「有一些疾病像腦部問題,會先反應在粗大動作上,例如:8個月寶寶還不會翻身或坐等,就要考慮是否有腦部神經發育異常等情形。因此,粗大動作明顯落后的小孩須檢查是否有腦神經發育的問題,可能與腦部先天性發展異常、早產或與其它先天性癥候群有關。
蔡意茹治療師補充:「翻身、坐、爬、站、走等動作,與神經、骨骼、肌肉的發展有關。」如果都發展成熟,孩子會逐漸做到這幾個動作,但并非完全按這順序發展,根據蔡治療師的觀察,有些幼兒先會站、會走、才會爬;不一定是先爬、才會站和走,最主要是依孩子的年紀來了解他會出現哪些移行能力。
不過原則上,多數寶寶還是會先翻身、接著是坐起來,慢慢學會站和走。而這幾個動作對幼兒來說,是最早探索環境的方法,從翻身開始,他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像仰躺,只能看到天花板或眼睛上方的視野。而當他開始坐、爬、站時,視野高低也就不同,與環境產生更多的互動。
整體來說如果不是明顯的落后,在之后還能追得上來,陳慧如醫師舉例說明,一般是6個月大的寶寶會翻身,而寶寶卻到9個月才會翻身,發展稍微慢一點,家長要注意孩子之后是否有協調、感覺統合等問題,或合并其它精細動作或語言發展問題。
發展不好的因素
多為刺激不足造成
倘若五大動作發展不好,陳慧如醫師表示:「首先要排除腦神經方面的問題,包括腦部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或腦部曾受傷、甚至腦部發炎像腦膜炎等!沽硗猓部赡苁呛喜⑵渌虬Y候群或一些代謝問題。
除此,骨骼、肌肉發展不佳也會影響5大動作發展,但是要經過醫師的鑒別診斷,例如脊髓肌肉萎縮癥,是因支配肌肉的脊髓神經出現問題,導致粗大動作發展落后或退化。不過,也有部分發展不佳的原因是刺激訓練不夠,像有些家長怕孩子哭,經常抱著或背著他,減少他練習爬的機會。
孩子的5大動作發展不佳,依據蔡治療師的臨床經驗,造成原因多半是刺激不足。尤其現在少子化,父母很寶貝孩子,有時候寶寶因為趴著不舒服而哭泣,家長常會立刻抱起來安撫,沒有讓他有學習翻身、坐、站的機會,漸漸的孩子的骨骼系統無法發展成熟,也變得愈來愈沒有力氣,更不喜歡動,蔡治療師指出:「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等孩子大一點就會自己走,但其實為錯誤觀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02930.html
相關閱讀: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