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燕:先談談第一個問題“對一切都說不”。
這個行為是他這個年齡段典型的行為特征,是正常發展的一部分,是第一個反抗期的表現。
2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發,這個年齡段,他才是自己而不是你的延長,可以表示一些權力了,可以試試他的活動界限了。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獨自表達自己的意愿了。
雖然他常常說“不”、“不要”、“不給”,但實際并不那么強烈,或者簡直不真是那么一回事,只是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對“權威”意見的反抗,但絕對不是惡意的。
對待孩子的逆反行為,你不可能完全糾正,因為它是發展中的一部分,但是可以使它渡過得快些、平穩些、矛盾少些。下面的方法,可以試試:
1、 從思想上認識到這是正常發展行為的一部分。大約到3歲左右,就會減少,這時他懂得一些道理了,懂得別人,特別是父母對他的要求有許多是“合理”的,不會用不加思索的“不”來拒絕了。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更了解孩子,而不會怪罪孩子了。
2、 你自己要少講“不”字。你仔細回憶一下你對孩子說的“不”字,是否比他說的多?他用的“不”字,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你這兒學去的。你說得多,孩子腦子里就有一個“不”字的框架,所以在你說“不”以前,要想一想是否非這樣說不行。
3、 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可以給他一些選擇的權利,這樣可以減少許多,逆反。比如穿衣服。你不要說:“寶寶,現在天有點涼了,把這件外衣穿上吧!”他很可能說“不”穿(這幾乎是這個年齡段張口就來的回答語)。你可以說:“你愿意穿有小熊貓的那件外衣,還是穿有小白兔的那一件?”叫他來洗手吃飯,你不要說現在去洗手,該吃飯了“,你可以說你想在盆里洗手,還是在水池子里洗手?”
孩子太依戀母親怎么辦(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32924.html
相關閱讀: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