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度憤怒下的父母,可能無法理智地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兒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或聽音樂等。等自己情緒平靜以后,再來和孩子好好談談,解決問題,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張女士把兒子李文龍送到校門口后叮囑他:“答應我,上李老師的課時,懂的愿意回答就回答,不愿意回答就靜靜地聽。”兒子點了點頭。
這節課,老師上的是紀念日,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也許孩子們有些拘謹,也許準備得不是十分充分。但是,當李老師問“你還知道哪些紀念日”時,李文龍把手舉了起來:“我知道‘五四’青年節,我還知道過了16歲就不過‘六一節’而過青年節了。”這小家伙,知道的還挺多,老師很高興。接下來,李文龍聽課一直很專注,當大家談著自己家里的紀念日時,他又舉起手:“我爺爺去世的日子是2月14日。”
中午,張女士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李文龍第三節課又逃了。張女士本想匆忙放下電話就趕往學校,但轉念一想,還是先控制一下自己憤怒的情緒再說。于是,她在街上逛了好久,等心情平靜后才來到學校。張女士剛進教學樓,就看見一個人影從后面躥出來,張女士被嚇了一大跳,定睛一看是兒子。李文龍也慌了,不得不乖乖地站在媽媽的面前。
“第三節課又沒上?”
“對。”
“去哪里了?”
“去校門口玩。”
“為什么?”
“我是絕對不會上英語課的。”
“與老師有這么嚴重的深仇大恨嗎?”
“對!”李文龍好像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來回答媽媽的提問。
“為什么?”張女士有點兒不理解兒子了。
“英語老師總是打我的臉。”
張女士的心又一震:自己也懲罰過兒子,但從不打兒子的臉。在張女士的理念中,那樣做有損人格。不知孩子是否也是這樣想的。
“我理解你,打人的臉似乎是有些不尊重。”
“是的。”
“我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這樣下去,賭了自己的氣,也受自己的氣所害呀!”
李文龍不說話了。
“雖然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不能允許你明知故犯,我也不能同意你做錯誤的事。”
“其他課我不會逃的。”
“再苦再累也不會逃?”
“對。”李文龍的語氣很肯定。
“答應我,試試,英語課就是不想聽,也待在教室里,可以嗎?”
“不知道。”
“謝謝你這么坦誠地跟我說話,我的心輕松多了。另外,早上,我和李老師都很為你驕傲,也很為你感動。你竟然還記得爺爺去世的日子,真是個好孩子。”
接下來的語文課,李文龍出奇地乖。
以后的英語課,李文龍逃課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大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不懂事,其實他們什么都懂,你對他好,他記住了;你對他不好,他更是牢記在心頭。如果孩子犯錯了,家長千萬別急著去處罰他,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處理事情,會把事情處理得更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43138.html
相關閱讀: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