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寶寶六歲前17個重要敏感期
【0歲-2歲半】
1.視覺敏感期: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不要錯過寶寶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2.口的敏感期: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和觸覺的過程。一般是在0---1歲出現。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據觀察,兒童敏感期被延誤后,有的敏感期因為孩子年齡大而不會再出現,但有的敏感期卻總要出現,如口腔敏感期。
3.聽覺敏感期: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
4.手的敏感期: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認識世界。手的敏感期到來時,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八九個月的幼兒非常喜歡抓捏軟的物體,手的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動作,而是有著智性的目標
5.空間敏感期:一般是在1歲前出現。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彈力球是幼兒最初探索空間的最好東西。
6.細小事物敏感期:對極小而精致的東西感興趣。
7.秩序敏感期:急切需要并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8.模仿敏感期:最早表現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復進行,也模仿動作。
9.自我意識敏感期: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
10.執拗的敏感期:可能源于秩序感,解決兒童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
11.玩水,玩沙敏感期:水,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在生命的頭6年表現最強烈。
12.審美和完美敏感期: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執拗敏感期之后。理解孩子細膩,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當作關乎成長,關乎品質形成的一次機會,用心去體察每一次不滿,并盡量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
13.走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大約從7個月出現。上下坡是每個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現。攀爬樓梯的敏感期一般在一歲左右出現。
14.音樂的敏感期:呈現出螺旋狀發展過程,最早的幼兒喜歡節奏,2歲時就能把握好節奏,到了3,4歲時,兒童對簡單而重復的旋律開始感興趣,5,6歲時,開始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并自發用動作表達旋律較為復雜的音樂,6到8歲時,兒童已經能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會為些流淚,或是深深沉浸在音樂中。
15.語言敏感期:所有的孩子都有問為什么的時期。每一個為什么引導一個因果關系,成串的為什么引導一個因果鏈條,因果關系是一種邏輯關系,當兒童用語言探索邏輯關系時,就發出了一連串的“為什么”。“為什么”也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一種表現,在一個個為什么面前,教師一定要做出正確,簡潔的回答。在日常語言建設的敏感期,兒童模仿口語,練習口語,感覺語言的音韻,不斷重復使用語言,這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方式。家長和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要說文明的,規范的,準確的,富有美感的口語。
16.神的敏感期“身份確定的敏感期”:一般在兩歲左右出現,崇拜神,熱切地認識神,搜集神的故事,想像神,進一步夸張和設想,希望神有現實中出現,想像自己和神在一起,自己就是神。這稱為神游。兒童無法將想像和現實分開。成長在強權中兒童會崇拜強大的,有暴力的神,這有點像人格替換,借助強大的神去面對強大的父母和老師,那些生長在平和環境中的孩子,會喜歡智慧和美麗的神。兒童會通過吸引自己的喜歡的偶像的人格特點,來建構自己的人格狀態,并最終形成自我。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度過人類的童話期,幫他走向成人。
推薦閱讀:正確把握寶寶的動作敏感期
【導讀】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并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
抓住寶寶四大發育敏感期
【導讀】無論大街或小巷,你隨便問任何一個年輕的媽媽,她都能隨口說出寶寶出生的日子。但卻少有人知道比生日更要緊的時間段,那就是兒童發育的敏感期。要想使你的孩子長得更健康聰明,你就得抓住“機遇”——發育敏感期,并加大“投入”,在這方面是沒有“亡羊補牢”可言的哦。
別忽略寶寶體商培養敏感期
【導讀】研究指出,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人的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的基礎,孩子越早參與身體鍛煉,“體商”提高得也就越快。因此家長在注重孩子智商、情商開發的同時,更要注重“體商”的培養。
搖籃網育兒問答:
搖籃網友問:一歲半的寶寶有哪些敏感期?
搖籃網特聘專家黃微(向她提問)解答:一歲半的寶寶,會有發現細小事物的敏感期,對頭發、蟲子等比較敏感;會有涂鴉敏感期,到處亂涂亂畫;玩水玩沙敏感期;肌膚敏感期,對裸露的肌膚很感興趣,這個會持續一段時間;模仿敏感期;語言敏感期。
12345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八種】
1、語言敏感期(0至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并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至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后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2、秩序敏感期(2至4歲):孩予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特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戚力。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3、感官敏感期(0至6歲):孩予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至4歲):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里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您培養孩子具有鉅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5、動作敏感期(0至6歲):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并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特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6、社會規范敏感期(2.5至6歲):兩歲半的孩予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節,使其日后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
7、書寫敏感期(3.5至4.5歲)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8、文化敏感期(6至9歲):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于三歲;但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后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而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3、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后,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干預:當孩子熱中于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預。不過,并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12345
0-1周歲:創造充滿活力的環境
從0-1周歲這一年是變化極大的一年,應區分為下面4個階段進行不同的開發訓練:
【0-3個月】
①父母應多花點心思讓嬰兒四周的環境充滿美麗的色彩,在床鋪四周掛些美麗的圖畫,擺些色彩明亮的玩具、盆栽等加以裝飾。
、趶某錾_始,父母在養育過程中要盡量多對他說話,不要認為嬰兒聽不懂就不對他講話,經常對嬰兒說話有助于他提早理解語言,學會說話。
、垡獙雰洪_始動作方面的訓練,讓嬰兒用手握住母親的手指,從出生后就開始訓練握力。
、軏雰焊┡P時,訓練嬰兒抬頭,讓嬰兒抬起臉部觀看前面的東西,下巴也能短時離床,雙肩也能抬起來。
、菰诟┡P訓練抬頭的同時,用手抵住嬰兒的足底練習爬行。
、藿鼛啄旰芏噌t院開展的嬰兒游泳對嬰兒智力發育也很有好處,因為嬰兒游泳這一復雜動作是在大腦支配下完成的,在游泳的過程中也會提高大腦的功能,表現為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快,智力發育好。
【4-6個月】
、賸雰禾幱谂佬须A段,還不會自己用手腳的力量把身體支撐起來。這個時期父母要讓嬰兒多看各種顏色的圖畫、玩具及物品,并告訴嬰兒物體的名稱和顏色,可使嬰兒對顏色認知發展過程大大提前。
、诒M量增強嬰兒用手抓東西的能力,讓他可以用手握住或觸摸接觸各種不同的東西,如絲綢、毛、棉布、緞子、海綿等等。
、蹌幼鞣矫婵勺寢雰号恐,繼續訓練他抬頭,只是時間可以更長些,訓練時家長可以站在孩子頭前與他講話,使孩子前臂支撐全身,將胸部抬起。
、苓可讓孩子學習由仰臥翻至側臥,然后再翻至俯臥,可將玩具放在孩子的一側但他伸手夠不著處,他會為夠取玩具先翻倒,伸手使勁也夠不著時,全身再使勁就會變成俯臥,經常翻滾有助于肌肉關節綜合能力的發展。
【7-10個月】
、賸雰洪_始會用四肢匍匐前進。家長可讓嬰兒把玩自己的手指頭,給他紙張讓他學習撕紙,把東西放在嬰兒手能拿到的地方,讓他伸手抓。
、趮雰何弊约旱氖种笗r,家長不要立刻阻止他,因為這表示嬰兒已經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已經有自己將東西送進嘴里的能力。
、圩寢雰罕M量爬行,腹部逐漸離開床面,并用手臂轉圈或后退,讓他盡量自由地爬來爬去。爬行能夠促進肌肉系統的發育及運動調節機能,而不宜太早使用學步車。因為通過對比發現,經過爬行的孩子其閱讀和圖像思維能力較好。
、茏尯⒆泳毩曈檬肿バ》e木,訓練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每日練習數次。
【11-12個月】
①嬰兒處于扶走時期。教他認識實物、圖片,把幾種東西或幾張圖片放在一起讓他挑選、指認,同時教他模仿說出名稱來。
②教嬰兒玩簡單的玩具,堆積木,將玩具全部用手帕蓋起來,看看他會怎么做;或將玩具蓋起來,只露出一小部分,再將玩具藏在箱子里或桌子下,看看他的反應。
、坶_始時可以讓嬰兒扶物站立,逐步訓練他扶著椅子或推車邁步。
、苓@個時期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語言的學習,要引導嬰兒讓他模仿媽媽所說的話。讓孩子學習用“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稱呼周圍熟悉的人。
12345
【1-2周歲】盡量引導孩子說話
1、家長盡量少用“不可以”:此時的孩子喜歡嘗試去做各種事情,家長千萬注意不要一味以“不可以”來制止孩子的行為。如果家長這樣做,孩子將會變得非常消極,無法建立自信心。只有當孩子所做的事具有危險性,或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會有極不良的影響時,才說“不可以”。
2、給孩子玩具的方法:家長給孩子的玩具必須是孩子能從中學到某些東西的玩具,例如可以發展想象、訓練發聲等的玩具;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玩具,會使孩子精神不集中,而無法培養出注意力集中和性情穩定的孩子;家長應和孩子一起玩,以幫助其智慧的增長。
3、家長要盡量多跟孩子說話: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語言理解方面會有極快速的發育,對家長所說的話的理解力急速增強,但這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引導孩子說話,并教給他正確的語言。
4、文字的閱讀:為寶寶讀故事情節簡單的圖畫書——發展語言能力,擴大詞匯量,發展寶寶的情感。寶寶在這個階段的詞匯量應從2-3個擴大到250個左右。每天和寶寶一起閱讀半小時,如果寶寶對書上的字、詞感興趣,你可以邊讀邊用手指沿字行移動,讓寶寶在口頭語言與文字所代表的意義之間建立起聯系。
12345
【2-3周歲】規范語言親近文字
1、把散步作為孩子每天的功課:對于2周歲孩子應把散步當作每天的固定課程,這是造就優秀大腦的第一步,也是獲得健美身體的第一步。但是,僅僅在平地上走還不夠,走坡道、過獨木橋、上下樓梯、兩只腳并攏在一起跳,這些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
2、接觸正確的語言:在這一時期,家長必須盡可能地用規范的語言對孩子說話,不能用嬰兒語言對孩子說話。給孩子多買一些圖書,由家長念給他聽,并且給他們念詩歌、講故事。
3、讓孩子親近文字:為了讓孩子喜歡上文字,家長可以有意讓孩子注意到書的封底、商品的標簽上印著的文字,并把字的讀音教給他;或者一邊散步一邊讓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車牌號上面的字和數字等。孩子學會一個新字后,可以讓他從書和報紙中找出這個字來,這樣,他對文字的興趣會增強。
4、技能的訓練:2周歲孩子非常迫切地希望自己來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洗手、系鞋帶、扣扣子之類的事情,父母只要耐心地把正確的做法教給孩子就行了,即使要花去相當多的時間,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會充滿興趣地學習,并且對學習任務完成得很好,這樣不僅使他的愿望得到了滿足,而且會使他對自己做這件事情的能力產生自信。
1234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38755.html
相關閱讀: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