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沙龍里有位家長碰到一件棘手的事,她希望女兒能把大一點的蘋果讓給同伴,并向女兒講了“孔融讓梨”故事,但是她的女兒卻說,我是要吃大蘋果的,你不能讓我對自己撒謊。咳绾谓逃⒆佣弥t讓,成為家長沙龍的話題。
獨生子女因為生長環境常常很難懂得謙讓。我建議在家庭內部,要營造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氛圍,不要認為孩子小,就把孩子排除在外。當然,家庭的分享也包括精神的分享,如家庭某個成員得了獎,諸如此類的好消息,都要分享,這都有利于孩子“謙讓”、“分享”品德的養成。
家長要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機會幫孩子養成謙讓這個好習慣。我發現通過體育運動等實踐操練,能增強孩子的謙讓意識。我女兒在學習圍棋的過程中,學會了棋藝高超者的謙讓,懂得了驕兵必敗的道理。再如練習跆拳道,也講究禮儀,能讓孩子懂得謙讓。另外,家長也可以常常給孩子講講故事,讓他們從中領悟謙讓、合作的意義。
培養孩子的謙讓意識,讓孩子了解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孩子從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受的權力,不能一人獨占,要想著別人。例如:吃東西時,讓孩子學會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小的不好的留給自己,使他懂得誰最辛苦誰就應該得到更多。
謙讓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真正的謙讓是看到別人享用好的東西,自己有一種幸福感。謙讓是一種美德,而不是虛假的表面文章。孩子也要明白,“犧牲”和“撒謊”的意思是不同的,“犧牲”其實就是一種自己沒獲得好處的共享。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學會一點“犧牲”精神。如果孩子自小就能做到真心謙讓,而不是為了得到大人的歡心而委曲自己,那我想這種品質,對他一生都會產生很好的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47415.html
相關閱讀: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